-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防治 国内试验研制的EBV疫苗,用以预防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考虑用于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和鼻咽癌的免疫预防。 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 急性感染性疾病 无皮疹 排除 急性皮疹性传染病 无腮腺肿大、疼痛 排除 流行性腮腺炎 无药物过敏史 排除 药物过敏引起的淋巴细胞增多 巨细胞病毒感染、传淋、急淋、急性扁桃体炎、结核 排除 鉴别 类白血病反应 Leukomoid reaction 一、概述 1. 定义 机体受某些疾病或外界因素激发后,造血组织出现的一种异常反应,其血象类似白血病,但非白血病。 2. 特点 外周血出现幼稚细胞而白细胞值高低不一,或外周血不见幼稚细胞但白细胞显著增高( 50×109/L) 幼稚细胞百分比常不高,NAP积分明显升高 多有明显病因 原发疾病好转或解除后,可迅速自愈,预后良好 二、发病机制 1.细胞调控机制改变 2.髓外造血 3.血细胞的再分布 三、分型与诊断 按外周血白细胞多少分 白细胞增多型 白细胞不增多型( 10×109/L) 按病情缓急分 急性型、慢性型 按细胞类型分 按细胞类型分: 中性粒细胞型 淋巴细胞型 单核细胞型 嗜酸性粒细胞型 浆细胞型 四、诊断 1.有明确的病因如感染、中毒、恶性肿瘤等。 2.原发病治愈或好转后,类白血病反应可迅速消失 3.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大致正常 4.根据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情况各型类白血病反应诊断 (1)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白细胞计数 50×109/L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50×109 /L ,但出现原粒、幼粒细胞,成熟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常出现中毒颗粒和空泡,NAP积分增高。骨髓象除了有粒细胞增生和左移现象外,没有白血病细胞的形态特点。 血象: 血象NAP染色: 骨髓象: 中性粒细胞型类白和慢粒鉴别 特点 类白反应 慢粒 贫血 一般无或轻度 有 实验室 脾肿大 一般无或轻度 有进行性 治疗反应 去除病因后血 抗白血病治疗后血 象恢复 象好转 白细胞 总数50~100×109/L 100×109/L 临床 分类 中性分叶不同 中幼粒细胞、晚幼 程度左移 粒细胞、杆状核、 分叶核为主,同时 有嗜酸、嗜碱增多 血小板 无明显变化 可以下降 红细胞 无明显变化 可以下降 NAP积分 明显增加 下降或0 Ph染色体 无 90%以上病例有 (2)淋巴细胞型类白反应 血象白细胞明显增多大于50×109/L,其中淋巴细胞40%以上;或白细胞小于50×109/L,其中异形淋巴细胞应大于20%以上,并有幼稚淋巴细胞出现。 血象: 血象: (3)单核细胞型类白反应 血象白细胞大于30×109/L,单核细胞大于30%;若白细胞小于30×109/L,幼单细胞应 5%。 血象: (4)嗜酸性粒细胞类白反应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加,但无幼稚嗜酸粒细胞出现;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不增加,嗜酸粒细胞形态无异常。 血象: (5)浆细胞型类白反应 白细胞总数增多或不增多,外周血浆细胞 2%。 (6)红白血病型类白反应 外周血白细胞及有核红细胞总数 50×109/L,并有幼稚粒细胞;若白细胞总 50×109/L,原粒细胞应 2%。骨髓中除粒细胞系增生外,尚有红细胞系增生。 血象: 五、类白血病和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粒细胞减少症 Granulocytopernia 一、概述 1. 定义 外周血中持续粒细胞低于2.0×109/L即粒细胞减少症; 持续粒细胞低于(0.5~1.0)×109/L即粒细胞缺乏症。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粒细胞生成后体内分布情况: 循环池 进入外周血 骨髓中成熟粒细胞 边缘池 (贮备池) 进入组织 * 传染性单核细胞 增多症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一、概述 1. 定义 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淋巴细胞良性增生的传染病。 Self-limiting disorder of lymphoid tissue caused by infection with Epstein Barr virus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earance of many large lymphoblasts in the circulation.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 Epstein和Barr于1964年从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 Burkitt’s lymphoma 细胞培养中最早发现 主要侵犯B细胞 EBV属疱疹病毒γ亚科,外层有囊膜,囊膜内是核衣壳,它是20面体,有160个壳粒,最内层为大分子的双链DNA。 EBV生物学性状 2. 发病情况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特种作业操作证 制冷与空调运行操作作业 实操培训.pdf VIP
- CL01实验室内审检查记录表.pdf VIP
- 幼儿园:实习心得.docx VIP
- (高清版)DB52∕T 895-2014 混凝土砌块用轻质配砖.pdf VIP
- BS EN 10025-6-2004第6部分:技术交付条件用于高屈服强度的扁平产品淬火和结构钢回火的条件.pdf VIP
- 2025法律职业伦理历年试题及答案.doc VIP
- 《房颤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40篇短文搞定高考英语3500单词(回顾巩固用).pdf VIP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pdf VIP
- 2025 公司招聘简章(模板).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