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doc

浅谈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摘要】玉米是世界三大栽培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经济用途。但近年来,玉米病害的发生有加重的趋势, 大斑病、黑穗病、玉米螟、粘虫等也在局部地区造成严重危害。本文简单分析了几种玉米主要病虫害,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供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防治   玉米(学名:Zea mays),亦称玉蜀黍、包谷、苞米、棒子;粤语称为粟米,闽南语称作番麦,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玉米的播种面积很大,分布也很广,是我国北方和西南山区及其它旱谷地区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玉米除了食用外还广泛应用于饲料、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玉米的病虫害对玉米的产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提高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对提高玉米的产量至关重要。由于本人长期从事玉米优良品种的推广工作,对玉米的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有着较全面的了解,在玉米的病虫害的防治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1 玉米的主要病虫害   1.1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枯叶病、煤纹病、叶斑病等。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后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玉米大斑病是分布较广、为害较重的病害。我国玉米大斑病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春玉米和南方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的山区。发生严重的年份,染病品种减产60%左右。   1.2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遍布世界各玉米产区。此病自1919年在我国东北首次报道以来,扩展蔓延很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从全国来看,以北方春玉米区、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和西北玉米区发病较重。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8%,个别地块达60%~70%,损失惨重。此病属苗期侵入、系统侵染性病害,一般在穗期表现典型症状,主要为害雌穗和雄穗,一旦发病,往往全株无收成。   1.3 玉米螟   玉米螟可发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使受害部分丧失功能,降低籽粒产量。玉米螟成虫夜间活动,飞翔力强,有趋光性,寿命6d~10d,喜欢在离地60cm以上、生长较茂盛的玉米叶背面中脉两侧产卵,一个雌蛾可产卵300粒~700粒,卵期2d~5d。幼虫孵出后,先聚集在一起,然后在植株幼嫩部分爬行,开始危害植株。初孵幼虫,能吐丝下垂,借风力飘迁邻株,形成转株危害。幼虫多为五龄,三龄前主要集中在幼嫩心叶、雄穗、苞叶和花丝上活动取食,被害心叶展开后,即呈现许多横排小孔;四龄以后,大部分钻入茎秆。玉米螟的危害,主要是因为叶片被幼虫咬食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苞叶、花丝被蛀食,会造成缺粒和秕粒;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秆倒折率增加,籽粒产量下降。玉米螟适合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育,夏季气温较高,天敌寄生量少,有利于玉米螟的繁殖,危害较重;卵期干旱,玉米叶片卷曲,卵块易从叶背面脱落而死亡,危害也较轻。   1.4 粘虫   粘虫幼虫食叶,大发生时可将玉米叶片全部食光,仅留叶脉,造成严重损失。   2 综合防治技术   2.1 玉米大斑病   2.1.1 选种抗病品种   根据当地优势小种选择抗病品种,注意品种的合理搭配,避免品种的单一化。   2.1.2 农业防治   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片~3片叶,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玉米收获后,清洁田园,将秸秆集中处理,经高温发酵用作堆肥。实行轮作。   2.1.3 药剂防治   可在玉米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7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700倍~1000倍液、农抗120水剂300倍液,隔7d~10d防一次,连续防治3次~4次。   2.2 玉米丝黑穗病   用20%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照0.2%剂量拌种,防治效果不错;或用96%天达恶霉灵进行拌种,每千克种子用种1.5kg~2.0kg。对种子发芽和出苗没有不良的影响。   2.3 玉米螟   2.3.1 农业防治   于冬季或早春虫蛹羽化之前处理玉米秸秆、穗轴,杀灭越冬幼虫,把越冬的幼虫降到最低。   2.3.2 药剂防治   在玉米穗期,花丝蔫须后,剪掉花丝,用90%的敌百虫0.5kg、水150kg、黏土250kg配制成泥浆涂于剪口,效果良好。   2.3.3 生物防治   可人工摘除卵块、在田间放置杀虫灯和田间释放天敌赤眼蜂,均也可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