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儿泄泻(小儿泻病)诊疗方案
2010年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也称小儿腹泻,其主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如水样,或夹有不消化的乳食,为小儿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尤以两岁以下的婴幼儿更多见。本病四季均可发生。主要是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等,其病变在脾胃,因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水谷不化,清浊相干,并走大肠,遂成腹泻。
腹泻病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 [诊断]
1、临床表现
1.1 病史:常有喂养不当,腹部受凉或呼吸道,泌尿系及皮肤感染等肠道外 感染病史.
1.2 症状:腹泻可轻可重,轻者一日数次,大便呈糊状或稀水样.重者一日 十余次或几十次,大便呈蛋花汤样或稀水样.部分病例伴有腹痛,大便带粘液, 里急后重.严重病例伴频繁呕吐,厌食,烦躁,精神萎糜等中毒症状,且有不同 程度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1.3 分型 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
1.4 病程分类:2 周以内为急性,2 周至 2 月为迁延性,2 月以上为慢性.
2、辅助检查
2.1大便常规:镜检可见脂肪滴或红,白细胞.
2.2病原学检查:有条件者可作大便培养和病毒学检查.
2.3血生化检查:包括血清钠,钾,氯,钙和二氧化碳结合力等.
2.4血常规检查 :细菌感染者白细胞增多.
[治疗]
一 中医治疗
1、常证
1 伤食泻 主证:脘腹胀满,肚腹作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粪便酸臭.如败卵.嗳 气酸馊或欲呕吐,不思饮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微黄. 治法:消食化积. 方药:保和丸加减. 还可采用灸法,取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交界处,以艾条温和灸两侧穴位,各10~15分钟,每日灸2~3次。此法亦适于其他证型腹泻。亦可采用推拿法,揉外劳宫,清板门,清大肠,摩腹,揉足三里。
2 风寒泻 主证:泄泻清稀,中含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兼恶寒发热,舌苔白腻.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 外治法选熨脐法,干姜、艾叶、小茴香各20克,川椒15克为末,鲜生姜30克捣烂,上药为末纳纱布袋中,敷脐,上置热水袋,昼夜连续,5天为1个疗程。揉外劳宫,推三关,摩腹,揉脐,灸龟尾。
3 湿热泻 主证:泻下稀薄,水份较多.如水注,色褐而臭,可见粘液,食欲不振,伴 泛恶,肢体倦怠,发热或不发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脐部敷贴法,用生苍术、生黄芪(比例2:1)为末,藿香正气水调成糊状,敷脐,每日换药1次。推天河水,推上三关,揉小天心,揉内、外劳宫,清大肠。
4 脾虚泻 主证:大便稀薄,多见食后作泻,色淡不臭,时轻时重,面色萎黄,肌肉消 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且易反复发作.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可用推拿法,推脾经,揉板门,捏脊,揉足三里,推大肠,摩腹。另:推上七节骨。
5 脾肾阳虚 主证:久泻不止,食入即泻.粪质清稀,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 色白光白,精神萎糜,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脾温肾.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
2、变证
(1)伤阴 主证:泻下无度,质稀如水,色黄浑浊,小便短少,皮肤干燥或枯瘪,目眶及前囟凹陷,啼哭无泪,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口渴引饮,齿干唇红,舍绛无津或起芒刺。治法:酸甘敛阴。方药:连梅汤。
(2)伤阳 主证:暴泻不止,便稀如水,面色苍白,神疲气弱,表情淡漠,四肢厥冷,冷汗自出,舌淡苔白,脉沉微。治法:温阳救逆。方药:参附龙牡汤。
二 西医治疗
1.营养治疗:
母乳喂养者继续喂母乳.人工喂养者,6 个月以下喂 1/2—1/3 稀释牛奶,6 个月以上继续习惯饮食.
2.液体治疗:
1 第一日补液: a,补液量和方法:轻度脱水 90—120ml/kg,中度脱水 120—150mg/kg,重度 脱水 150—180ml/kg,1/2 总量 8—12 小时内输入, 约每小时 8—10ml/kg.按等渗 , 低渗和高渗性脱水分别用 1/2,2/3 和 1/3 张含钠液, 判断困难先用 1/2 张含钠液 . 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用 2:1 等张含钠液 20ml/kg 于 30—60min 内快速静滴.余下 1/2 总量于 12—16h 内匀速输入,以每小时 5ml/kg,如能口服应改口服补液. b,纠正酸中毒:有酸中毒者根据血气分析结果以碳酸氢钠纠正. c,补钾:按缺钾不同程度给 10%Kcl,每日 200—400mg/kg,浓度 0.3%.
2 第二日以后补液 主要补生理需要量 每日 60—80ml/kg 和继续损失量 约每日 30ml/kg , 用 1/2—1/3 张含钠液,另外应继续补钾和保持热量.
3 注意补钙,补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