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 中华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二)八字成语、俗语中包涵的丰富哲理教案.docVIP

高考政治 中华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二)八字成语、俗语中包涵的丰富哲理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政治 中华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二)八字成语、俗语中包涵的丰富哲理教案

中华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二)八字成语、俗语中包涵的丰富哲理 ?1 2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要遵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行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4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5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从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抹杀事物矛盾的特点,混淆事物的性质。   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任何事情都在一定条件互相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8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10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质变,矛盾就会转化为它的对立面。   11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坚持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又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等同属此类。   12水滴石穿,积叶成书:事物的变化总是由一点一滴的量的变化开始量变引起质变。   13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   1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明新事物虽然开始比较弱小,但它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所以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又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也是比喻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5竭泽而鱼,杀鸡取卵;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长远利 益。 16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17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性部分有时能影响联系的成败。这是说全局与局部不可分割,既要顾全大局,也不可忽视局部联系对整体的影响作用。否则,往往因局部的失败而酿成全局的失败。又如,“木桶原理”,“一只老鼠害了一锅粥“也是这个意思。   18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否则就弄不清事物的性质,得出错误的结论。 1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普遍联系的观点是我们任何时侯都不能忘记的。 2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同一事物,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例如,一张《清明上河图》,画家是从美学角度看的,经济学家是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史学家则是从社会历史角度看的。   21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22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24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说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又如,我们常听到的一些神话故事,宗教传闻,科学幻想,也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不过有的是歪曲的反映,有的是虚幻的或者是夸大了的反映。   2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说明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26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说明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在规律的指导下,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2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指客观事物不断地变化,发展,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就必须破除旧观念,破除迷信盲从;实事求是就是说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规律性,按规律办事。这两者是统一的,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思想就不可能解放;反之,思想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也就谈不上实事求是了。   28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体现了矛盾同一性原理。即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又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居安思危”等都包含着矛盾同一性原理。   29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违背了矛盾普遍性的原理,是用一种片面观点看问题,搞一点论,否定两分法。又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同属此类。   30抓好典型,兼顾一般。 符合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实际工作中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和关键。又如,“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学会弹钢琴“等都是这一道理。   31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是说人们要想获得新的知识,就必须掌握推理的思维方法。因为,只有学会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才能掌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而使人的知识不断地扩展和深化。   3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比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是通过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而获得的,离开了实践,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又如,“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不打不相识”等,都是讲的这个道理。   33入山问樵,入水问渔。 樵夫熟悉山中的情况,渔民了解水的习性,故要“入山问樵,入水问渔”。这句俗语说明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 1 -

文档评论(0)

ah822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