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式辉和庐山孤军抗战.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熊式辉和庐山孤军抗战

熊式辉和庐山孤军抗战(1938.6-1939.4) 日期:2005-08-19 作者:柳秋荣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保安团奉命守庐山 1 蒋经国庐山升国旗 2 孤军固守渡难关 3 守庐山孤军立功劳 4 英勇不屈的被俘的庐山游击队员 1938年6月26日,马当要塞失守,江西大门豁然洞开。日军出动海陆空,溯江而上,他们企图先夺湖口、九江,再夺星子、德安、南昌,西取长沙,截断粤汉铁路,迅速对武汉实施包围。 保安团奉命守庐山 1938年5月,白崇禧来九江视察,决定把庐山划为国际难民区。随着战事的推进,7月21日,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来到庐山莲花洞并召开师长以上会议,讨论作战部署。这时日军波田支队与第一○一师团在兵舰、大炮和飞机的配合下,联合进攻九江,对布防在长江、鄱阳湖之间三角地带的薛岳、张发奎两大兵团约四十万军队形成钳形包围。陈诚觉察这一不利情况。请示最高当局并获得批准后,为避日军锋芒,保存实力,退至田家镇布防,并派人携带亲笔画出防线的庐山地图,星夜赶往驻防在九江的江西省保安第三团、第十一团指挥部,命令第十一团团长胡家位率领第三团、第十一团连夜布防,拖住日军,掩护薛岳、张发奎两大兵团安全转移,然后退守庐山打游击,牵制日军西进,作为战略配合武汉会战的重要步骤。 25日清晨,日军对九江城发起猛烈进攻,胡家位要求官兵“抱必死之决心,以保护主力部队安全转移”。两保安团与敌军在九江城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直至26日下午,当薛岳、张发奎两大兵团撤到安全地区时,他们才向庐山撤退。随后九江沦陷,28日两保安团全部退守庐山。 当时的庐山处于无政府状态。庐山管理局和警察局等行政机构,已撤至南昌,九江及周边各地的三四万难民云集于此,无人过问,而且战事极为紧张,需要统一指挥,这时杨遇春将军正由汉口到第三战区去,薛岳因他擅长游击战而把他留了下来,请他担任庐山游击队的指挥。而时任江西省主席的熊式辉也计划发动全省的游击战,便商请杨遇春担任江西省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一职,专门负责在庐山打游击。 杨遇春,江西瑞金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8月11日,杨遇春临危受命上庐山,与他同来的有原庐山管理局秘书甘豫立,警察署长刘汉东及全部警察,那时通往山上的七八条路都有日兵把守,庐山基本被包围,杨遇春一行只有从隘口经庐山垅唯一的一条小路上山。8月中旬,杨遇春在河东路32号(原朱培德别墅)组建了“庐山孤军作战指挥部”,将两保安团统一起来指挥。牯岭仅留一个工兵连和一个特务连,其它分派各登山道路驻守。保安三团守前山,分兵把守小天池、好汉坡、剪刀峡、石门涧、土坝岭一线,团部设大林路;保安十一团守备后山,分兵把守芦林、女儿城、太乙村、五老峰、三叠泉一线,团部设庐山图书馆。 平时只有四五千居民的庐山,这时却聚集了三四万难民。杨遇春认为不仅不利于打仗,而且围困久了粮食也会发生问题。于是就制订了“疏散难民政策”,下令居民及难民疏散,但遭到庐山上“老九会”的阻挠。“老九会”系九个老年人的组织,他们不但年高,而且有相当地位,山上居民大多看他们的行动。由于固守庐山责任重大,杨遇春毅然派人将九个老人一起拘捕,送往江西省政府发落。第二天,疏散令就生了效,不到一周,就疏散了三万多人。杨遇春呈请省政府拨款十万元救济,成立了“庐山难民疏散站”,总站设在牯岭,并在沿途的庐山垅、隘口、德安等地设立分站,为难民提供食宿,并派政工人员把老弱难胞护送到南昌。 由于组织得力和有良好的办法,几万难民得以到达安全地带。庐山从此进人战时状态。 蒋经国庐山升国旗 8月30日,从庐山垅方向那条羊肠小道上走来几个人,庐山管理局秘书甘豫立亲往迎接。原来是时任江西保安处少将副处长的蒋经国,来庐山慰劳孤军。蒋经国上山时“足踏草鞋,身背驳壳抢,一身普遍士兵的装着”。到达孤军指挥部后,他详细询问了情况,提出:“要亲自到庐山最高峰举行升旗典礼,让敌人看到我军还在山上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 第二天,守卫庐山的全体官兵登临大月山,蒋经国主持了升旗礼。伴随着远处隆隆的炮声和天空盘旋的敌机,在军乐声中,国旗徐徐升起。蒋经国神色凝重,训示官兵:“国旗是代表国家的主权,国旗在什么地方,主权就在什么地方,现在庐山升起国旗来了,我们要拥护这国旗,保卫国家主权,誓以血肉,粉碎敌人对庐山的进攻。” 那一年,蒋经国刚满28岁,从苏联回国仅一年多时间。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情绪极高涨的他表示要留下来与杨遇春一起打游击,这当然是使不得的,但蒋经国的亲临却感动和鼓舞着每一位官兵,他们表示:“决心以血肉保卫此庐山神圣地区,即使剩下一兵一卒,一枪一弹,也要继续完成我们的任务。” 两保安团属地方部队,其装备都很差,步枪五花八门,重机枪有几挺,轻机枪却一挺也没有,尤其是弹药因无法补充而成问题。虽然如此,庐山守军在作战上却不逊于正规军。他们一面要坚守庐山,阻挡日军的进攻;一面还要抽出部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