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牵引电池的操作使用
牵引电池的操作使用
使用须知
为确保人身设备安全,使用者应遵守下列注意事项:
须经专门培训人员对电池进行更换、维修和充电。
蓄电池上不能放置导电物品,以防止电池短路,同时确保电池表面清洁、干燥。
配酸过程中应戴护目镜,穿胶鞋,戴橡胶手套。应将酸徐徐加入水中,并用耐酸
棒随加随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切勿将水倒入酸中,以免酸液飞溅伤人。
电池在使用时,应避免过放电及长时间大电流放电,否则会影响其使用寿命。
电池放电后应及时充电,充电时应避免过充电。
任何充电过程中,电解液温度不得超过55℃,否则应设法降温,若温度仍不下降,
则应暂停充电,待温度下降后,再继续充电。
电池在充电时,会产生气体,故充电区严禁烟火。
定期检查接线是否松动或损坏,并及时调整或更换。
9. 经常检查电池液面高度,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否则会导致电池过热并影响电池寿
命。
每隔一个月对电池均衡充电一次。
配制电解液
规定开始放电时电解液密度为1.270±0.010g/cm3(30℃)的电池,应配制密度为1.245±0.005g/cm3(15℃)的硫酸溶液作为电解液。水与硫酸(密度为1.835g/cm3)的体积比约为3.23:1;质量比约为1.75:1。
规定开始放电时电解液密度为1.280±0.005g/cm3(30℃)的电池,应配制密度为1.255±0.005g/cm3(15℃)的硫酸溶液作为电解液。水与硫酸(密度为1.835g/cm3)的体积比约为3.1:1;质量比约为1.7:1。
规定开始放电时电解液密度为1.290±0.5g/cm3(30℃)的电池,应配制密度为1.265±0.005g/1.275±0.05g/cm3(15℃)的硫酸溶液作为电解液。水与硫酸(密度为1.835g/cm3)的体积比约为2.6:1;质量比约为1.65:1。
配制电解液时,应用清洁的耐酸及耐温的容器,先放入上述比例的水,在按比例将硫酸徐徐加入水中,并用耐酸棒或净化的压缩空气随加随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切勿将水倒入硫酸中,以免发生事故。
配制好的电解液,经冷却到常温后,按下表对密度进行调整。
电解液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40 密度g/cm3 1.252 1.249 1.245 1.241 1.238 1.234 1.231 1.227 1.257 1.254 1.250 1.246 1.243 1.239 1.236 1.232 1.262 1.259 1.255 1.251 1.248 1.244 1.241 1.237 1.268 1.264 1.260 1.257 1.254 1.249 1.246 1.243 1.272 1.269 1.265 1.261 1.258 1.254 1.251 1.247 1.277 1.274 1.270 1.267 1.263 1.259 1.256 1.252 1.278 1.275 1.271 1.268 1.264 1.260 1.257 1.253 1.282 1.279 1.275 1.271 1.268 1.264 1.260 1.257 1.283 1.280 1.276 1.272 1.269 1.265 1.262 1.258 1.287 1.284 1.280 1.276 1.273 1.269 1.266 1.262 1.288 1.285 1.281 1.277 1.274 1.270 1.267 1.263 1.293 1.290 1.286 1.282 1.279 1.275 1.271 1.268 1.299 1.295 1.291 1.287 1.284 1.280 1.276 1.273 1.304 1.300 1.296 1.292 1.289 1.285 1.281 1.278 1.309 1.305 1.301 1.297 1.294 1.290 1.286 1.283 1.314 1.310 1.306 1.302 1.299 1.295 1.291 1.288
第三节 充电
用户可根据情况采用智能充电及恒流充电两种方式。对初充电及均衡充电应采用恒流充电。
初充电
取下注液盖,将配制好的电解液注入电池内,静置(3-4)h后,如电池温度低于35℃时即可对电池进行初充电,若电池温度高于35℃应设法降温,否则不能进行初充电。但自电解液注入电池内至开始初充电间隔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
用直流电压表逐只检查电池的极性,避免造成反充电损坏电池。
必须用直流电源进行充电。其电源的正极与负极分别与电池组的正极与负极连接,绝对不能接错,以免损坏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