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空气监测仪器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生意社11月7日讯
半壁河山雾霾笼罩百亿空气财富破茧
未来五年,一张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网络将覆盖全国所有的地级城市和部分县城,并增添新的监测内容,现在,嗅觉灵敏的商人已瞄准了价值百亿的空气质量监测仪器行业,等待政策红利下的行业井喷。
随着空气质量“国标”的修订,环境空气监测仪器行业正进入快车道,很可能催生一个个“大富豪”。
新国标催生新商机
2011年以来,空气质量的“国标”修订会密集召开。多个迹象表明,PM2.5纳入日常监测几成定局。过去的10月,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漫天的灰霾都源于这个叫作PM2.5的家伙。
随着即将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建立,新晋的监测指标将会给不为人知的环境监测仪器行业带来巨大商机。
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燃煤电厂、机动车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和PM10(可吸入颗粒物)一样,二者均可吸入肺部,携带病毒和细菌。同等质量浓度下,单位体积内的细粒子个数越多,危害越大。即PM2.5比PM10对人体危害更大。
按照2005年世卫组织更新的《空气质量准则》,越来越多的国家已将PM2.5的监测纳入空气污染指标体系。而我国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必测项目只有PM10、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老三项”,至今尚未将PM2.5单列为空气质量指标。
其实,早在2007年,北京等城市就开始了PM2.5的监测准备工作,迄今北京的27个监测点位中,已有数个装备PM2.5测试仪,只是官方数据属“测而不发”。
2011年5月,环保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办法(试行)〉试点监测工作的通知》,在全国26个省份各选取一个城市,试点新增监测项目。新增内容就包括:PM2.5、一氧化碳、臭氧、铅、苯并芘(一种致癌物)等。利好消息不止于此。从11月1日起,我国出台了《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的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开始对PM2.5测定进行了规范。这也是对1986年《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的首次修订。
这也意味着,随着PM2.5等新指标的监测全面铺开,全国33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的600多个空气自动监测子站将陆续安装相关监测设备。
“空气质量监测市场前景广阔,灰霾监测将成为大气监测新的利润增长点。”环境监测仪器龙头企业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先河环保)总裁助理刘国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事实上,“十二五”期间,除PM2.5之外,有机污染物、臭氧、一氧化碳、重金属及温室气体监测逐渐成为全国大气质量监测重点。
2010年,安信证券的分析师张仲杰和林晟曾研究分析,空气自动监测系统预计三年的市场总体规模在3000套以上。据仪器信息网的不完全统计,到2010年时,环境监测仪器的市场容量已增至110亿元。
如今,这一数字可能还要更乐观。一旦全国340个地级以上城市逐步实现全部自动在线监测,中国的两千多个县城,将是下一步监测仪器消费的大用户。再加上地级城市需要增加完善,省会城市需要更新换代,农村监测点需要建立,环境空气监测仪器行业很可能催生一个个“大富豪”。
政策“依赖症”
空气监测,虽然这是一块价值百亿,且尚未被真正开垦的处女地,但其患有严重的政策依赖症。
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技术人员回忆,2000年前后,国家从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起步建立环境自动监测网时,全国绝大多数的城市还是靠人工监测。历时十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才逐渐在全国铺开。迄今,尚未覆盖到所有县级城市,农村监测站仍多有空白。
究其原因,一则财力不足,二则全覆盖需要时间。上述技术人员清楚记得,2008年中央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行动时,国家和地方投入120亿到环保领域,“这是第一次基本实现全部地级以上城市的空气自动监测”。
而刘国云亦坦承,“先河的起步和壮大都与国家政策密不可分。”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开始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报,有意思的是,这一举措既非政府觉悟高,也非民众关注,而是迫于环境外交的压力。“刚开始时,百分百都是进口的设备,只有手工取样的监测,直到1998年克林顿访华,才引进了美国大西比公司的城市空气质量连续监测系统。”刘国云说。
待到1990年代,先河环保、武汉天虹仪表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武汉天虹)等本土企业已经看到了商机,开始着手研发,但没能马上达到替代进口的目的,国内相继涌现了一批环境监测仪合资企业。
随着国家鼓励在线监控系统的国产化,先河研制出国内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很快便参加国家统一招标再销售到全国。到2000年左右,成套的在线监测设备国产化才真正起步。
与那些善于抓住政策商机的企业不同,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安徽光机所)则走了另外一条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