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报告详细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鲮鱼 分类地位 鲮鱼 学名:Cirrhinus molitorella 俗名土鲮、雪鲮、鲮公、花鲮,隶属于动物界,脊椎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鲮属。 分类地位 鲤 科 12个 亚 科 的 检 索 表 1(16) 臀鳍的分枝鳍条一般在6枚以上;第三椎体的神经棘上部分叉 2(3) 围眶骨系发达,下眶骨普遍较大,第五下眶骨一般与发达的上眶骨相接触………………… …………………………………………………………………………………鱼丹亚科Danioninae 分类地位 16(1) 臀鳍通常仅有5枚分枝鳍条;第三椎体的神经棘呈单片状 17(22)臀鳍末根不分枝鳍条柔软 18(21)臀鳍基部和肛门两侧无特化的大型鳞片 19(20)下唇包在下颌之外,或不完全相分离,不形成独立的下唇片;咽突的后突侧扁…………… ……………………………………………………………………………………鲃亚科Barbinae 分类地位 20(19)下唇与下颌相分离,形成独立的下唇片;咽突的后突平扁………………野鲮亚科Labeoninae 21(18)臀鳍基部和肛门两则各有一列大型臀鳞,使肛门前后腹面呈夹缝状……………………… ……………………………………………………………………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 22(17)臀鳍末根不分枝鳍条特化为带锯齿的粗壮硬刺(个别种类例外)…………鲤亚科Cyprininae 形态特征 一般体长15~25厘米。体长两侧扁,背部在背鳍前方稍隆起,腹部圆而稍平直。头短小,吻圆钝,吻长略大于眼径。口小,下位,呈弧形。上唇边缘呈细波形,唇后沟中断,下唇边缘布满乳突。上下颌具角质锐缘,与唇分离。须2对,吻须较粗壮,颌须较短小或退化仅留痕迹。下咽齿3行。鳞中等大,圆形。侧线平直,侧线鳞38~42枚。背鳍无硬刺,其起点至尾基的距离大于至吻端的距离。胸鳍尖短,尾鳍宽,深叉形。体青白色,有银白色光泽。胸鳍上方、侧线上下有8~12个鳞片的基部有黑斑,堆聚成菱形斑块。幼鱼尾鳞基部有一黑色斑点。 食性及生活习性 鲮鱼是杂食性,鱼苗孵出4天后开始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桡足类和小型枝角类。孵出后10天,体长1.4厘米以上,除了吃浮游动物外,开始摄食浮游植物。以后,吃浮游植物越来越多,直到孵出后40天左右,体长4厘米以上时,便以吃浮游植物为主。同时,鲮鱼喜欢舔刮水底泥土表面或岩石表面生长的藻类。此外,还吞食少量浮游动物和有机碎屑。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可摄食米糠、花生麸等饲料。 鲮鱼是暖水性鱼类,在水温15℃至30℃时,食欲旺盛。当水温高于31℃时,食欲减退。而水温低于14℃时,就聚集在深水区不大活动。水温低于13℃时,停止摄食。低于7℃时,则不能生存。由于鲮鱼的抗寒能力差,在珠江三角洲池塘中越冬,通常要放在避风向阳的深水池,有时还需要增加防寒措施。 食性及生活习性 鲮鱼是底层鱼类,对溶氧量的要求较低,能适应较肥沃的水体。当水温在20~28℃时,溶氧量低于1毫克/升,鲮鱼还能正常摄食;溶氧量低至0.24毫克/升也不出现窒息。因此,鲮鱼可高密度放养,一般每667平方米(一亩=667平方米)可放养1000尾左右。 天然水体中最大个体可达8斤多重(10龄),1—2斤的个体较常见。通常情况下,1龄鱼可达0.5斤左右,2龄鱼可达1斤,3龄可达2斤左右,4龄鱼2斤以上。就个体的生长速度来说,比大型的四大家鱼显然要慢得多,但是它的群体产量很高。 生长繁殖特点 鲮鱼性成熟年龄一般为3龄,体重1斤左右,少数体重0.5斤的个体也能成熟繁殖。胸鱼的个体略小些。产卵习性与四大家鱼相似。江河中成熟的亲鱼,在洪水期成批来到一定的江段,发情、追逐、产卵,并发出“咕咕”的求偶响声,产半浮半沉卵;顺水漂流,水温27—29℃时,孵化时间约25小时。鲮鱼的怀卵量,池养亲鱼一般15万粒/公斤体重或更高一些,天然水体中的亲鱼的怀卵量通常低一点,一般为10—15万粒/公斤体重。 鲮鱼的繁殖期为4月下旬至7月上旬,5月初至6月中旬为盛期。 分布及养殖现状 鲮鱼是亚热带地区的鱼类,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和福建、云南的部分地区,是这些地区的重要养殖品种之一。 近两年,笋壳鱼、鳜鱼等品种相对走俏,鲮鱼仔作为它们的饲料鱼,需求越来越大,使得鲮鱼这条一直不太被重视的鱼,成为了“热门”养殖品种。 分布及养殖现状 以广东为例: 鲮鱼是广东池塘养殖中最主要的底层鱼类,有土鲮、麦鲮、泰鲮等品种,养成罐头鲮鱼或鲮鱼仔。其中,罐头鲮的养殖以四大家鱼套养土鲮为主,在广东各地草鱼塘大多有分布;而鲮鱼仔多为麦鲮,常作为鳜鱼、笋壳鱼等的饵料鱼,采用精养或鱼鸭、鱼猪混养模式,养殖水面超10万亩,主要分布在清远、肇庆、江门、佛山三水等地,以清远养殖最为集中。 分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bnm588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