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科技大学修2010年培养计划原则意见.doc

辽宁科技大学修2010年培养计划原则意见.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辽宁科技大学修2010年培养计划原则意见

辽宁科技大学修订本科专业2010版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 培养计划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实施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是组织和管理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我校办学指导思想与办学定位,在总结近几年教学改革成果和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修订本科各专业培养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教学与科研的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理念,充分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体现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要求;体现我校“立足冶金,校企合作,注重实践,培养踏实肯干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特色。积极探索素质教育与工程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理工类专业注重强化工程教育,注重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面向基层和生产一线,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综合设计融入到培养计划的全过程中。  (二)优化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科学设计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和安排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教学内容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实行讨论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注重考试方式方法的改革。 (三)强化工程教育,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工程实践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将近几年教学改革成果和人才培养经验固化到专业培养计划中,同时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的变化趋势以及专业和学科发展的趋势,使培养计划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三、基本要求 (一)培养计划的基本内容 1.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要与课程和环节的设置具有较高的符合度。 2.培养要求。包括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3.主干学科。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一致。 4.学制。普通本科为4年,建筑学专业为5年。 5.授予学位。 6.学位课程。学位课程的学分比例应占总学分的50%-60%。 7.课程和环节的总体框架图。用图表体现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8.其他必要说明 表一 ××专业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表 表二 ××专业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计划表 表三 ××专业教学进程表 (二)培养计划中各类课程和环节设置的要求 1.理论课程。课程体系设计上既要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同时注重学科性、专业性、个性化的要求,继续完善公共基础课程平台,搭建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构建模块,整合选修课课程群,形成科学合理的理论课程体系,确保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的落实。 公共基础课程平台是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而设置的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平台是为学生掌握某一学科领域和相关学科领域的最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而设置的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跨学科基础课程等。专业课程模块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要求和专业发展方向趋势而设置的课程组,每个模块由若干相关专业课程组成,学分学时基本一致。专业选修课程群是在平台和模块之外,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和素质教育需要而设置的拓展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一个个课程系列。 合理设置公共选修课程,真正发挥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增强学生实用知识的作用,将公共选修课进行模块组合,开设公务员考试成组课、创业教育成组课、执业注册师成组课、考研成组课等。 2.实践教学。充分认识实践环节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将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的培养贯穿始终,加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要大力推进实验课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提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内容,积极开设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 除个别专业设置金工实习外,其他各专业应在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中安排至少一周的工程训练,工程训练的内容包括文科专业的冶金工艺认识实习,理工科专业的电工电子实训或计算机技能训练等,以实现对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和训练。重视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针对几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程,设置2-5周的大作业或综合性课程训练的内容。 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培养计划中,开设创新教育课程,启发学生创新的意识,培养正确的创新思维方法;设置2—3周的新技术专题,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学科前沿及发展动态;开设2-3门科研促进教学的专业选修课程,把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和体会及学科前沿动态等传授给学生;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cp9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