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土壤侵蚀理论.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土壤侵蚀理论 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即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土壤侵蚀是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土壤及其母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自然侵蚀与人为侵蚀 1.自然侵蚀 自然侵蚀(natural erosion)是指地质时期所发生的侵蚀,又称地质侵蚀或常态侵蚀,它的发生发展完全取决于自然环境因素的变化,例如地质构造运动、地震、冰川及生物、气候变化等。自然侵蚀过程及其强弱变化呈明显的时空分异。新构造运动活跃和地震发生频繁地区,自然侵蚀相对强烈;干旱、半干旱时期的自然侵蚀强度显然大于植被丰茂的湿润时期。在地质时期,尽管没有人类对植被的破坏,自然植被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气候的恶化和植被的自然稀疏和退化,自然侵蚀进程相应强化。2.人为加速侵蚀 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平衡破坏而引起或激发的侵蚀,其侵蚀速率多为自然侵蚀的数十倍、数百倍以上,故称之为人为加速侵蚀(accelerated erosion by human’s activity)。人类社会的出现,由狩猎、畜牧业进入到农业大发展,也就是自然生态平衡失调和人为加速侵蚀的发展过程。 在现代侵蚀过程中,由于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自然因素对侵蚀的作用可发生很大的变化。从地质时期至今,地质构造运动、太阳黑子活动等一直在进行着,只有当自然生态平衡遭到人类破坏情况下,自然因素对侵蚀的作用才显示相对突出,但其性质已属自然侵蚀,而是人为活动影响下的加速侵蚀。1935年美国发生的黑风暴和1950年原苏联欧洲部分发生的黑风暴,均是由于人为不合理耕垦所致,造成千百年积累的肥沃表土层毁于一旦,此为典型的人为加速侵蚀。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和悠久的耕垦历史,绝大部分地区的自然植被均遭到严重破坏,由此而发生的侵蚀,显然是人为加速侵蚀占主导地位。人为加速侵蚀不仅导致侵蚀量增多,并且使区域性、地带性景观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例如,我国南方亚热带的森林地区,由于滥垦、滥伐,不仅森林消失,而且因加速侵蚀导致的土层全部流失,基岩出露,境内出现了与生物气候带极不相称的石漠化景观。黄土高原北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因滥垦、滥牧,致使土地沙漠化扩展,由典型的草原地带发展为荒漠化草原,甚至形成不可逆转的沙漠化景观。 无论是自然侵蚀或是人为加速侵蚀均是大气圈、地圈和生物圈三者有机联系、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介入生物圈后,明显改变了自然侵蚀的实质。人类不合理的耕垦、放牧对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是加速侵蚀的主导因素;近代城镇、工矿建设的发展,又引发了新的人为加速侵蚀。正确区分自然侵蚀与人为加速侵蚀,才能确定有效的治理方针。土壤侵蚀强度与土壤侵蚀程度 1.土壤侵蚀强度 土壤侵蚀强度(soil erosion intensity)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土壤侵蚀量的大小表示。通常表达土壤侵蚀强度的指标为土壤侵蚀模数 MS,即每年每平方千米的土壤侵蚀量,其单位是 t/(km2 a);或以每年侵蚀掉土层的平均厚度 DS 表示,单位为 mm/a。土壤侵蚀强度及其分级标准是查明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土壤侵蚀现状及编制土壤侵蚀图的基本数据,也是制订水土资源合理利用和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科学依据。 2.土壤侵蚀程度 反映土壤侵蚀过程中发展阶段的差异,称为侵蚀程度,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进行评定。通常以土壤侵蚀模数作为定量指标;定性指标多以未侵蚀的土壤剖面作比较,以土壤剖面各发生层被侵蚀的程度来表示。例如,土壤剖面的 A 层被侵蚀,其侵蚀程度为轻度至中度;B层被侵蚀,其侵蚀程度为中度至强度;待土壤母质层出露地表情况下,其侵蚀程度已达极限,为极强度至剧烈侵蚀。但侵蚀强度并不完全随侵蚀程度增强而递增。 当侵蚀程度达极限,地表出露基岩和风化壳情况下,地表物质的抗冲性可能强于原土壤层,侵蚀强度可能属轻度或中度,其整治对策已不能仅限于水与土再流失的保持措施,而应着重于土地整治。此外,毁林毁草后新开垦的土地,其侵蚀强度与原有的林地、草地比较,侵蚀量剧增发生数量级额变化,但其侵蚀程度尚处于初期阶段,其整治对策应市立即控制水土流失,制止因侵蚀造成土壤质量的继续恶化。 允许土壤流失量与土壤侵蚀潜在危险程度 1.允许土壤流失量 土壤侵蚀速率与成土速率相平衡,或时期内保持土壤肥力和生产力不下降情况下的最大土壤流失 ,称为允许土壤流失量(soil loss tolerance),简称 T 值,其单位同土壤侵蚀模数[t/(km2.a)]。 成土过程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难以直接量测。美国学者贝纳特根据成壤绝对年龄进行了推算。在无破坏的自然条件下,300~1000 年可形成 2.5 cm 的土壤层,按土壤容重1.35g/cm3计算,如维持侵蚀速率与成土速率相平衡,相当于每年流失土壤 33.75~112.5t/(km2.a)。在人为耕作条件下,同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