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凯迪拉克与福特的汽车广告大战.docVIP

盘点凯迪拉克与福特的汽车广告大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盘点凯迪拉克与福特的汽车广告大战

盘点凯迪拉克与福特的汽车广告大战 在任何的品牌广告中,恐怕都会提及价值观这个因素。而为了赢过对手,就要传递价值观。不过表达的偏差就会让你成为众矢之的。   凯迪拉克在这件事上栽了跟头,对手福特则很聪明地接过了话茬儿,打了一场关于“美式价值观”的广告大战。   2014年“超级碗”期间,凯迪拉克投放了一支创意广告视频,一名典型的美国中产人士站在他的别墅泳池前发问:“为什么在欧洲人享受假期时,我们还在努力工作?为了更富足的物质生活?”接着,他自问自答:“美国人信仰努力工作,才能创造自己的财富和幸运,我们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话虽不错,但凯迪拉克的这则广告视频,却被认为从角色选择到观念表达都传递出过多的铜臭味,似乎工作就是为了买一辆7.5万美元的凯迪拉克豪车。   福特适时利用了舆论走势,邀请一名环境治理公司的创始人拍摄广告,她说:“我们努力生活,是为了帮助身边的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这种截然相反的价值观,为福特赢得了更多的认同。   什么是营销者手中最有力的武器?营销的“逼格”体现在哪里?凯迪拉克和福特的案例或许可以带来一些启示。   营销界正变得越发混乱。品牌之间的“故事大战”一触即发。最成功的那些品牌,已经不再互相比谁拥有最好的产品或服务,而是比谁能创作出最好的文化故事,那种让我们都赖以为生的文化故事。而对这些故事解读,或许可以为我们未来的营销趋势(甚至是社会发展趋势)带来一些启示。   随着凯迪拉克“超级碗”广告发布,“故事大战”又一次打响。在凯迪拉克的广告中,一个白人小伙子煞有介事地告诉你,美国的伟大就在于人们通过辛勤的工作,用汗水换来薪水,然后购买最好的东西(当然是凯迪拉克)。观众看了以后,要么深感赞同,要么满口咒骂,要么迷茫不解。   一个“正能量”的故事,可以帮助美国建立数十年的国家认同感。但是近年来在广告领域,这种“正能量”的故事似乎日渐失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得这种形式太out,感觉像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与此同时,猖獗的消费主义导致了经济萧条,加剧了生态困境,并用个人主义价值观取代了集体主义价值观,以至于让我们这些人陷入黑暗的另一面。因此,看了凯迪拉克的广告,很多人大概会跳起来朝着电视机挥舞拳头表示不满。而看到福特在新的广告里对凯迪拉克满是恶意的回应,他们感到无比欣慰。   在福特的广告里,一个非洲裔妇女一脸认真地告诉你,美国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大家一起努力,互帮互助,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而这些事物,显然不是物质可以衡量的。   你已经准备评判高下了?不,别急。   对于凯迪拉克的广告,其实无论认同或者咒骂,都是瞬时的反应。而但凡对这两个企业的广告持续关注了一段时间的人,大抵都会陷入第三种反应——迷茫。事实上,凯迪拉克和福特的广告大战,并不像表面上看到的这么简单。   仔细想想,推出“反广告”的福特,讽刺的是一个已经讽刺了自己、同时还讽刺了网络潮流、以至于让它自己也变成了”传统广告已死”的一个讽刺的品牌。绕晕了吧?嗯,正常。但在“讲故事”成为市场潮流的今天,这确实堪称大师级。   我们可以回过头看一下,20世纪50年代,凯迪拉克首次将自己的品牌定位为典型的美国人身份的象征。彼时的消费观依然比较朴素,麦迪逊大道的广告人只需要简单陈述:“买一台汽车,就可以得到社会地位、精致生活,甚至成功。”在那个简单朴实的年代,观众也都对此买账。因此,凯迪拉克很快成为高端品位和美式价值观的代名词。   很快,1960年大众汽车就播出了它的第一则恶搞广告,讽刺凯迪拉克“买一辆车就可以改变地位”这一概念的荒谬,指出“地位是地位,车只不过是车而已”。于是,在之后的广告里,凯迪拉克被迫开始传达一些更为具体精细的信息。   在广告里,直接强调品牌所倡导的生活方式,其实是十分突兀的。凯迪拉克的品牌营销人员应当想方设法“暗示”它,但绝不应当使用这样直白的方式。   在白热化的“超级碗”广告大战背后,一个事实正令凯迪拉克团队感到骚动而不安,那就是:借助更为精细的广告,宝马、奥迪和奔驰已取代自己成为新一代奢华的象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广告才不至于贻笑大方呢?   DollarShaveClub(男性护理品按月定购服务商,简称DSC)的广告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DSC的广告里,他们疯狂地恶搞了传统广告时代那种“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式的营销方式。就像大众汽车的广告一样,这则广告狠狠地向过往所有的“洗脑式广告”扇了一记耳光,观众纷纷为之叫好。   于是,作为传统广告时代的最后坚守者兼恶搞广告时代的最初受害者,凯迪拉克的营销团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们要恶搞一下DollarShaveClub的恶搞,以此作为由头,把他们憋了很久想要讲述的那个故事讲出来。于是,我们看到,凯迪拉克的销售团队言不由衷地宣称:凯迪拉克才是终极地位的象征。只是现在看起来,“地

文档评论(0)

tiang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