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葛亭煤矿116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葛亭煤矿1160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摘要:处于济宁煤田鲁西南断块坳陷区济宁地堑西侧的葛亭矿井,构造类型为中等-复杂型。在分析了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认为第四系含水层岩组,山西组3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和奥陶系岩溶水是矿井充水的主要水源,断裂带及陷落柱是充水的主要通道。奥灰水会由于强大的水压力向上冲破煤层至奥灰顶界面之间的压盖隔水层而涌入矿井造成奥灰水底鼓。根据对矿区16煤和17煤层突水系数的分析计算,认为16煤层在-265m以浅区域开采是安全的,17煤层在-220m以浅是安全的。在矿井开采过程中,应加强对陷落柱的观测,对主要断层应留足防水煤柱,加强探放水工作。
关键词:水文地质;原位测试;充水因素;突水系数;葛亭煤矿
1.地质概况
1.1地层
井田内地层自上而下有第四系、侏罗系上统、二迭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下统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中统本溪组、奥陶系中下统,现将主要含煤地层分述如下:
1.1.1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1)
由浅灰、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及黑色粉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砂岩含量较高。是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厚度53.79~92.80m,平均72.20m。本组地层局部有有闪长岩侵入,并伴有剥蚀现象发生。为本区主采煤层,区内含煤5层,分别是1、2上、2下、3上、3下,其中3下煤层厚度大,储量丰富,为本区主采煤层。
1.1.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
由灰~灰黑色粉砂岩、泥岩、浅灰色中、细粒砂岩、石灰岩及煤层组成。中夹石灰岩12层,其中三、十下灰岩厚度大且稳定;五、七、八灰较稳定,其他石灰岩局部发育,有相变现象。本组含煤22层,其中16、17煤层为较稳定煤层,全矿井大部分可采。本组地层局部有闪长岩侵入,并伴有剥蚀现象发生。厚度133.25~225.37m,平均172.43m。
1.2构造
葛亭矿井处于济宁煤田鲁西南断块坳陷区的济宁地堑西侧。见图1。
矿井构造发育受EW向及SN向区域构造控制,早期主要为NE~NEE向褶曲,后因受SN向断层控制,使其发生扭曲变形,被改造为NEE~EW向褶曲,其形态已不完整。晚期主要表现为SN向褶曲。全矿井明显表现为一近SN向的向斜褶曲,构造的北端、翼部倾角较陡,轴部较缓,因受走向为SN向、近EW向及NE向三组断层的切割,基本被分解为几个地层块段,形态已不完整。区内主要发育有走向近SN向断层,同时由于受SN两侧东西向构造带的控制,仍然存有走向为EW向断层;另外走向为NW向断层数量较少,且落差小,延展短。本区构造类型为复杂-中等型。
1.含水层
鲁西南断陷区自呈一个水文地质单元,嘉祥断层和凫山断层构成侧向补给边界,葛亭井田位于该单元的西北部。区域构造对岩溶水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控制了含水构造和水文地质单元的划分。单元内具有独立的补给、径流和排泄区。现将井田的主要含水层介绍如下。
1.3.1第四系含水层岩组
该矿区第四系厚度190.70~270.90m,平均235.95m,北部及东北部较薄,根据钻探成果和测井资料的分析认为第四系可分为上、中、下三组三个含水层段,它们分别是:
①上组
厚79.50~100.00m,含水层以细砂、中砂为主,含砂多达8层,单层厚度最大为11.30m,且连续性好。据周围农用灌溉机井调查资料,水位埋深6~9m;1996年济宁市水利局在水源勘查时曾对此组20个农田机井作抽水试验,单井出水量为30~90m3/h,水质较好,被广泛用作工农业水源,为强富水含水层。
②中组
厚63.00~90.00m,夹6~9层砂层,砂层以中砂和细砂为主,砂层连续性好。中组为强富水含水层。
③下组
厚64.50~90.00m,一般夹1~2层砂层,累厚小于10m。砂层多含风化长石及白色粘土,以细砂为主,局部为中砂,砂层连续性差,多为透镜体状;据S8-1和3101号孔第四系下组抽水试验资料,水位标高为+25.64m,单位涌水量为0.000878~0.01319L/s.m,富水性极弱,水质类型为HCO3-Ca·Na·Mg,矿化度为0.392g/L,渗透系数为0.03125~0.7229m/d。
1.3.2山西组3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
顶板砂岩厚3.40~39.85m,平均18.32m。底板砂岩厚4.70~21.10m,平均11.75m,矿井内有24个钻孔穿过3煤层顶、底板砂岩,有2个钻孔漏水,漏水孔率8.3%。据S7-5和S8-1钻孔抽水试验资料,水位标高为+32.69m,单位涌水量为0.003068~0.00608L/s.m,矿化度为0.4012~2.4057g/l,水质类型为HCO3-Na和SO4-Na·Mg,渗透系数为0.00159~0.0174m/d,为弱富水含水层。
1.3.3太原组三灰岩溶裂隙含水层
厚3.80~7.35m,平均5.28,矿井内有37个钻孔穿过三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