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神”的一个注记.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传神”的一个注记.doc

关于“传神”的一个注记   《红楼梦》二十七回,旺儿来问“往哪家子去”。因为王熙凤在李纨处闲聊,平儿就代凤姐回了,并派小丫头小红来向凤姐报告家里的安排。这个小红原名红玉,是林之孝的女儿。— 红玉道:“平姐姐说: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原是我们二爷不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们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打发了人来说,舅奶奶带了信来了,问奶奶好,还要和这里的姑奶奶寻两丸延年神验万全丹。若有了,奶奶打发人来,只管送在我们奶奶这里。明儿有人去,就顺路给那边舅奶奶带去的。”话未说完,李纨道:“嗳哟哟!这些话我就不懂了。什么‘奶奶’‘爷爷’的一大堆。”凤姐笑道:“怨不得你不懂,这是四五门子的话呢。” 有“红癖”的人常喜欢考证这儿的“我们奶奶”、“这里的姑奶奶”、“奶奶”、“五奶奶”、“舅奶奶”和“那边舅奶奶”各为何人。其实,这一段不长的对话的真正精彩之处,或在于一下子把当时在场的三个人都传神地表现出来了:小红的伶俐,李氏的木讷,凤姐的明晰练达,—甚至不在场的平儿,也栩栩然如在目前。凤姐喜欢小红的“口角简断”,后来就把她要到了自己房里,认为“一调理就有出息了”。在前八十回中,小红出现并不多,但小红以及她和贾芸的故事却如千里灰线,断断续续,结合脂批的线索,大部分读者都相信,在不可见的后四十回里,应当还有重要的发展。由此看来,小红的“奶奶爷爷一大堆”应当不是偶尔的插科或闲笔,而是作者对人物的刻意勾画。 清·吴友如绘《红楼梦》插图 汪曾老曾经写过一篇小品谈“传神”,收在《汪曾祺小品》,要求用尽可能少的笔墨完成这种勾画。细看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悟出在这儿“传神”是通过“什么‘奶奶’‘爷爷’的一大堆”实现的。小红的“简断”在于准确地使用了一系列的称呼:她说话的地方是李氏的住处,所以有“这里”“那边”;她说话的身份是奴才,所以更有“爷爷”“奶奶”,真是一丝不乱。一口气转换了五六个人称,李纨是晕头转向,而凤姐却深爱其说得齐全。 这种在称呼上的细致深入的考究,或者可以作为汪曾老要求简洁和传神同时成立的一个注记。《史记.项羽本纪》写项羽,起于他和项梁看秦始皇南巡。当其时也,良将信臣,金城千里,秦帝国正当如日中天之盛,而手无尺寸的黄毛孺子项羽,竟然轻飘飘地说—“彼可取而代也。”吓得项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一个“彼”字,项羽的霸气跃然纸上。细细品味这个“彼”字,似乎可以有若干个替代,但事实上没有哪一个能更传神地表现少年项羽当时目空一切的既豪迈又轻狂的神态。《平原君列传》中有人人耳熟能详的“毛遂自荐”的故事。毛遂随公子往楚国说合纵,要楚王出兵。楚王犹豫,平原君陈说利害,反反复复,至于日中。这事儿本来就是不太容易。楚国是大国,虽然颇受秦国的压力,但要楚国为赵国参加对秦作战,赵国是有求于人,是以小求大,楚王少不得有些傲慢。于是毛遂挺身而出,— 按剑历阶而上……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尔君言,汝何为者也!” 三句话,就把当时的情形生动地展现出来。在严肃的外交谈判当中,忽然有人“历阶而上”,楚王的反应先是诧异,遂有是问,语气是符合他的身份的。当他知道来者不过是平原君的门下客,不禁大怒,于是有“汝何为者也”的斥责。从“客何为者也”到“汝何为者也”,一字之差,一个代词的替换,刻画了楚王从诧异到愤怒的转变。与之相应,代词“尔”、“汝”的运用则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楚王藐视毛遂的态度,为下文毛遂要和他拼命时楚王在态度上前倨而后恭的转变作了必不可少的铺垫。事实上,楚王气挠,“唯唯,诚若先生之言,”— 称呼也改为“先生”了。 这种称谓代词看似小技,其实在描摹人物神态乃至内心上有不可替代的功用。《项羽本纪》中另有脍炙人口的一段写刘邦: 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一连四个代词,“吾”、“若”、“而”、“我”,摹写刘邦的言语之传神,真到了不可替换一字的地步。司马迁从来没有给刘邦贴上“流氓”的标签,但是就这几句话,就这几个字,人人看到的,就是一幅痞子的嘴脸。我当然不是说这几个字就成就了对刘邦的描写,而且这些字的换用很可能还有语法上的要求,但是它们对于描写刘邦的贡献却是可以体会出来的。 这种对人称的讲究在各种语言的作品中都有。保尔·柯察金注意到冬妮娅把“您”字换成了“你”字,少不得有些激动;不少法文小说中也特别注意 vous 和 tu 的用法,甚至恺撒临死前最后一句 et tu 的 tu 字也让历史学家增加了不少评论和遐想,但是在我们中文中这一件事似乎更加值得特别的注意。这是因为在传统社会中,— 其实就是在今天的非传统社会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