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CB7600-G高性能滚动轴承基础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2011CB7600-G高性能滚动轴承基础研究

项目名称: 高性能滚动轴承基础研究 王煜 西安交通大学 2011.1至2015.8 教育部 二、预期目标 1) 总体目标: 本项目瞄准高速铁路、精密机床、风力发电机等重大装备关键零部件轴承的设计、制造与使用所面临的关键共性问题,揭示高速重载精密轴承服役性能形成与演变规律、复杂工况下宏微观动态润滑接触机制、多重润滑膜生成与失效机理等,发展面向预定性能的控形控性制造方法和在线调控技术,从而建立高速重载精密轴承设计、制造、装配以及使用的新原理、新方法和新工艺等。通过本项目研究,提升我国高速重载精密轴承设计制造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国轴承工业提供原创性核心技术和若干高性能轴承技术原型,培养一批理论基础深厚、创新能力强的学术带头人和研究骨干,形成一支朝气蓬勃的研究团队,建立轴承创新研究平台,显著提升我国轴承设计制造的技术水平,解决我国重大装备制造对高性能轴承需求的瓶颈问题。 2) 五年预期目标: 围绕复杂工况下高性能轴承关键科学问题,发展基础理论、核心技术,获得有国际影响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我国轴承技术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与人才基础,主要预期目标包括: (1)理论层面 揭示高速重载精密轴承多场耦合作用下动态接触行为对界面演化过程影响的科学本质,建立新的考虑宏微观特征的接触力学理论; 建立滚动轴承运动副界面多因素耦合润滑分析模型,揭示高速重载滚动轴承的热失稳机制; 揭示轴承多重润滑膜生成与失效机理,建立极端条件及多变工况中润滑材料性能优化及可靠性增长的相关理论; 发展基于热力学、动力学和晶体学的微观组织调控基础理论; 揭示轴承滚道轧制过程中组织状态遗传演化机理,建立高性能轴承基体组织和滚道表面状态可控性轧制成形理论; 揭示复杂工况下滚动轴承服役性能创成机理。 (2)技术层面 轴承界面系统复杂性摩擦学行为大规模数值模拟技术; 新型润滑剂制备技术,提供2-3种新型高性能滚动轴承润滑材料; 轴承组件的三种控形控性形制造技术:面向复相组织和碳化物形态及分布控制的淬火/分配/回火(QPT)热处理新工艺、控形控性轧制成形技术、表面完整性的可控磨削和强化技术; 轴承摩擦界面多重润滑膜构建技术; 服役状态的在线监测与服役性能的在线调控技术; 建立实验测试平台:轴承摩擦学行为长期演化测试平台、轴承润滑材料使役行为与失效机制研究的精密试验平台、套圈组织性能可控性轧制成形实验平台、工艺参数可控的轴承滚道成形磨削实验平台、磨削力和磨削温度的同时在线测试平台、轴承服役性能在线测试与动态控制平台、轴承运动副动态润滑油膜测量平台; 提供面向高速铁路、高档数控机床的滚动轴承技术原型。 (3)研究成果与人才培养: 拟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50篇以上(其中SCI/EI论文110篇以上),撰写专著1部以上,申请专利30项左右。组成一支富有拼搏意识、创新能力强的研究队伍,培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90名左右。 三、研究方案 1) 学术思路 如图1所示,本项目以解决重载高速精密滚动轴承的基础问题、形成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目标,重点围绕三个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基础研究,在高性能滚动轴承共性基础理论取得突破后,提出轴承设计、制造、装调等核心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制造技术原型,形成我国高性能滚动轴承的自主原创性成果。 图1 项目研究学术思路 2) 技术途径 通过对动态接触、润滑理论的研究,揭示服役工况下的滚动轴承多场耦合作用的科学本质,研究制造过程中轴承材料的组织状态、工件表层金属组织和残余应力分布特性以及使用过程中服役性能的创成机制,为高性能滚动轴承的精度设计、可控制造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在对科学问题的研究中,注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通过构建采用新技术、新原理和新思路的高性能滚动轴承实验方法和测试平台,采集轴承服役过程中轴承状态信息,构建状态信息数据库,并采用有效数据处理方法,分析滚动轴承服役过程中各组件、各耦合场的物理与化学行为特征;同时,从若干力学的基本方程,结合适当的数学方法,建立复杂工况作用下的轴承制造与服役过程的数学、力学行为描述模型,利用专业或开发的分析软件,实现对轴承制造与服役过程中各种现象和行为的仿真与分析,深入系统全面地开展理论与实验的比较研究,建立完整的数据系统,采取正问题和反问题结合的方法,完成本项目的研究。 在滚动轴承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上,课题将结合国内重大装备制造业(高速铁路、高档数控机床)的重要需求,开发高速重载精密高性能轴承的技术原型。 具体技术路线如下: (1)在轴承复杂界面系统动态接触方面 首先建立新的滚动体弹性系统理论、高精度变形计算模型以及大规模数值模拟方法,并耦合其他多物理模型,建立研究轴承滚动体与滚道界面多场耦合作用下动态微接触

文档评论(0)

dwn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