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同心轮纹大斑---烟草赤星病.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烟叶同心轮纹大斑---烟草赤星病

烟叶同心轮纹大红斑---烟草赤星病 烟草赤星病的分布与危害   赤星病在山东叫“红斑”,河南、安徽、辽宁叫“斑病”,云南叫“恨虎眼”,贵州叫“红火斑”、“红跳斑”。我国山东、河南、安徽、吉林、辽宁、黑龙江、云南、贵州和台湾省均有发生。本病主要发生在大田后期。60年代以前我国烟草上发病较轻,1963年突然在河南烟区大流行;1964年起在山东烟区危害更大,使烟草受到严重损失;1967年曾使山东烤烟平均下降一个等级。近年来因春烟面积扩大,收获期提早,危害渐轻;但夏烟和春烟收获晚期受害仍然严重。安徽、贵州、陕西、辽宁等省的赤星病也有发展。也是广东烟区危害严重的一种叶斑病。赤星病在50年前就是非洲烟草生产的严重病害。在日本30多年前趋向严重,在津巴布韦、哥伦比亚、阿根廷、委内瑞拉、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也有发生。 烟草赤星病的症状   植株病斑一般从下部叶开始发生,以后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最初在叶片上出现直径0.1 cm的小斑点,以后变褐色,逐渐扩展到1~2 cm,病组织开始变褐,病斑产生明显的同心轮纹,质脆、易破、病斑边缘明显,外围有淡黄色晕环,病斑中心有黑色的霉状物。天旱时在病斑中部产生裂孔。病害严重时,许多病斑相互联接并合,枯焦脱落。 烟草赤星病的病原   烟草赤星病的病原为链格孢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交链孢属。菌丝透明无色,有分隔,分生孢子梗顶端弯曲,不规则,褐色,1~3个隔膜,孢子梗聚集成堆,褐色的分生孢子在分生孢子梗上成链状,接近分生孢子梗的孢子较大,倒棒锤形或长圆筒形,有1~3个纵隔,3~7个横隔,有时弯曲,咀孢长短不一,分生孢子的大小因菌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菌龄小则孢子小,菌龄大则孢子大。 烟草赤星病的发病规律   赤星病菌以菌丝浸染在病株残体上,特别是在茎杆、叶柄、叶片主脉上越冬。据观察,烟杆上越冬的病菌,在早春平均气温7~8℃,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开始形成新的分生孢子,以后随气温升高,湿度加大,产生的分生孢子数量增多,借风传播到烟田,侵染接近成熟的烟株底部叶片,发生初侵染,产生少量的病斑,成为烟田赤星病菌再侵染的中心病株,还可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在烟田产生多次再侵染。无论初侵染和再侵染,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高湿环境。在适宜的条件下,孢子萌发形成芽管,有的还形成吸器,从叶正面或叶背面侵入,最容易从叶毛基部的细胞、叶脉和虫口伤害处侵入,有时可以从气孔侵入。侵入寄主组织的菌丝在细胞间生长,破坏中胶层,最敏感的表皮细胞首先崩溃,进而里面的组织溃烂,在适宜的温度下48h即可出现症状,如遇低温、潜育期延长,5~8天才出现症状。   赤星病流行的先决条件是种植品种的抗病性和烟株叶片是否进入感病阶段(即叶片接近成熟期)。烟株幼苗期抗病性强,随着叶片的生长发育,叶片的内在化学成分和生理状态产生变化,抗病性逐渐下降。其次是烟叶感病阶段遇有温湿度条件和降雨状况适宜,如果种植品种抗病性不强,赤星病的流行程度加重;东北烟区若7月中、下旬降雨量多,8月份降雨较少,日照充足,则赤星病发生早,病害发展速度较慢,主要在底部叶片,危害一般不重;若雨季拖后,8月上、中旬降雨日多,光照不足,田间湿度大,或者这期间降雨量虽不特别大,但有雾天较多,结露量大,病害发生虽晚,但流行速度迅猛,往往造成重大损失。所以,在感病阶段的雨日和温度是赤星病发生蔓延的重要因素。采烤季节雨量大,雨日多、湿度大,赤星病大发生的可能性也大,而降雨少,光照充足,发病则轻。   各种农业栽培措施如轮作、施肥、移栽期、密度等对赤星病的发生和危害也有一定的影响。多年连作,施氮过多,磷钾不足,密度过大使得赤星病发生严重(图1-4)。 ?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方法   烟草赤星病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以预防为主,辅以药剂防治。 种植抗病或耐病品种   在选择种植品种时,应根据当地赤星病的危害情况,前作茬口和土壤、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优质抗病品种。如中烟90、K346、CF80、中烟9203及龙江911等品种都有一定的抗病性。 培育壮苗,适时移裁   培育壮苗增强烟株生长势和抗病能力,并根据当地气候和病害发生情况,在北方,调整移栽期,使烟株易感阶段与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相错开,减少病菌的危害;在河南、山东等地的经验是发展春烟,适时早栽,早成熟,多烤伏前烟,做到“伏尽烟完”。 合理密植,科学施肥   根据品种特征、地力、肥水条件进行合理密植,防止密度过大,控氮、增施磷钾肥,均衡施肥,提高烟株自身的生理抗病性和烟田的群体抗病性。 适时采收,处理病残体 适时采收可减少田间的病原菌数量,并可增强通风透光,降低烟田相对湿度,改善田间小气候,对于丧失烘烤价值的病叶应带出田外妥善处理,以减少赤星病再侵染的机会。 药剂防治   烟株平顶后及时喷洒波尔多液,每隔5~7天喷一次。田间初发生赤星病病斑时,应根据

文档评论(0)

epjk332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