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15届三5月复习历史主观题训练4.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2015届三5月复习历史主观题训练4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高 效 演 练 1.(2014·新课标全国高考Ⅱ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皇权渐趋衰弱君主集权加强 内阁取代六部首辅权力失控 2.(2014·肇庆一模读“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 皇权从秦到清一直强化 隋唐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 明朝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 清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3.(2014·深圳二模明代一些名门望族的家训中出现以下说法“男子要以治生为急农工商贾之间务执一业”“民家常业不出农商”。这反映出(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 纲常礼教的愈趋严苛 当时社会在抑商问题上有松动倾向 农耕经济衰退导致人们就业艰难 【金丽衢十二校一模明人李长鼎说“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在这个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丝绸之路邸店、柜坊 商帮、会馆重农抑商政策 4.(2014·茂名一模明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农村经济商品化 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 封建地租货币化 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 5.(2014·广东实验中学月热身明末冯梦龙在小说集《醒世恒言》中写道“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  ) 是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 可作为研究明代文学的直接材料 是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 说明民间手工业迅速发展技术水平提高 6.“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黄宗羲这一思想的主旨是(  ) 分散君权实行众治君主让权实行立宪 权力分立相互制约恢复礼制设立宰相 【拓展延伸】明清之际儒学新发展的表现 (1)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批判旧儒学“君为臣纲”的封建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思想命题。 (2)顾炎武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主张发扬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积极思想,提倡到实践中求得真知。 (3)王夫之虽然坚持以儒家六经为治学原则,但绝不盲从。他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 7.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  ) 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危机 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 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8.(2014·广东高考《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9.(2014·福建高考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多年至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四 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五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

文档评论(0)

nbc152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