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百年回眸――医历史沿革
百年回眸――医院历史沿革
前言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内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位于辽宁省省会、祖国东北工业重镇、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坐落在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北街155号,与中山广场毗邻。
医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均创建于1908年10月的福建汀州(今长汀)福音医院和奉天(今沈阳)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满铁)奉天医院。福音医院是国内最早为红军服务的医院,后来成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医大一院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努力拼搏,关爱诚信,求真务实,积极探索,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又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国医大一院,是在中国革命斗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建院百年来,经过无数革命先烈和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随着国家建设的不断取得胜利而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国内区域性、疑难急重症的诊治中心。今天,医院聚集了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人才,并在医疗、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国际交流与合作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目前,中国医大一院继往开来,正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全方位数字化、大型综合性研究型医院的目标奋勇前进。
第一章 解放前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福音医院
1908年10月,英国基督教会在福建汀州城东后巷56号创办了一所教会医院,初名亚盛顿医馆,后更名为福音医院。医馆占地面积1?655平方米,由6幢平房组成,有大小房间30余间。设有挂号室、急救室、门诊室、内科、外科、妇产室、化验室、药房、手术室、男、女病房、重症室等。其中男、女病房各1间,每间设床10张;男、女重症室各1间,每间设床1张,合计22张床。医疗设施比较先进,药品和器材(包括铁制病床)均由英国进口,还有一套做白内障手术的器具。医馆初期有医生4人,设有专职护士,护理工作由医馆学生担当。医馆医生一专多能,内科医生兼治皮肤疾病,外科医生兼治五官疾病,内、外科医生均会助产接生。亚盛顿医馆在当时是闽西地区最好的医院,外科能做枪伤取弹、骨折复位、截肢、阑尾切除及白内障摘除等手术,内科以治疗疟疾、梅毒、丝虫病等疗效显著。汀州所属八县和邻省江西各县许多病人都来这所医馆治病求医。
自1909年开始,医馆招收汀州各县学生,每期招收2~4名,学制5年。学生半工半读,还须加入基督教或信仰其教。前后共办5期计13名学生。在学期间,学生边学习,边劳动,同时承担医助和护理工作。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回地方行医,个别成绩优异的学生被留在医馆当医生。新中国开国中将傅连暲就是该医馆第二期学生,毕业后在该医馆行医执教。医馆鼎盛时期有医生9人,在读学生和工友10余人,开放床位30余张。自1916年始,医馆医生还经常到河田、古城、滑石、陈地、四堡、双泉、童坊、龙头等村镇基督教堂巡回施医。
1925年5月,“五卅”运动爆发。在全国反帝浪潮中,亚盛顿医馆英籍院长及医务人员陆续回国,医馆中国籍工作人员遂推举傅连暲为院长。1926年,亚盛顿医馆改称福音医院。傅连暲接管医院后,有医生6人,床位80张。傅连暲亦招收学生担当医助和护理工作。
1927年8月下旬,“八一”南昌起义部队途径汀州,傅连暲冒着极大危险,发动汀州所有医务人员,以福音医院为中心,组成合组医院,收治起义军营长陈赓、三师政治部主任徐特立等300余名伤病员,给予免费治疗,并募捐解决伤病员的生活费。他还动员汀州女子师范和省立七中女生协助看护伤员。
1929年3月,毛泽东与朱德率红四军首次入闽解放汀州时,为了预防天花,红四军全体指战员曾在福音医院接种牛痘。红四军离开汀州时,傅连暲得知红四军没有随军医生,就派出自己培养的两名学生随军做军医。从此,福音医院就一直、也是最早为红军服务的医院。时任红四军第三纵队九支队党代表罗荣恒于同年11月曾在福音医院养伤。
1931年,中央红军取得第三次反“围剿”胜利,闽西苏区与赣南苏区连成一片,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福音医院成为中央苏区最大的一所医院。时任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及其夫人贺子珍、中共苏区中央局常委任弼时、财政人民委员邓子恢、内务人民委员周以粟、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陈云、共青团苏区中央局宣传部长陆定一、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罗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陈正人、汀连军分区司令员伍修权等曾在福音医院治病休养。傅连暲还以教会医院的名义在国民党统治区为毛泽东订阅报纸,为福音医院及红军各医院购买药材。此外,他们还开动脑筋,用土洋结合的办法将土纱布、土药棉脱脂;西药短缺,他们向中医学习,用中药治病,克服重重困难为红军和人民群众服务。
1932年春,受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委托,傅连暲在汀州万寿宫创办中央看护学校,首批招收60人。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