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区域经济学第一章[35p].ppt
关于成绩与考试 教 材: 1、高洪深 主编《区域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2、孙久文 主编《区域经济学》(修订第二版)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 2010年; 3、安虎森 编著《新区域经济学》(第二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年; 4、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修订版),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 主要参考书: 1、保罗克鲁格曼 等著《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2、安虎森 译《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3、孙翠兰 主编《区域经济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4、保罗克鲁格曼 著《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5、胡弗《区域经济学导论》(网络书刊 ) 6、李晓西 郑贵斌 主编《中国区域经济学30年论文精选(1978-2008)》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3月 如何学好区域经济学 1、认真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目; 2、认真上课,扎实掌握理论知识; 3、仔细思考,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4、主动与老师及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 5、用空间理论及思维方式解释、思考区域经济现象。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 本章重点: ●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 新区域经济观 本章难点: ●对相关区域理论的理解 ●对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本章共三节: 第一节: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第三节:新区域经济观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本节重点: 区位论的代表理论 重点概念: 区位、集聚效应、涓滴效应、累积效应、累积因果论、乘数效应、市场规模、市场需求结构、结构性危机、静态分析法、局部均衡法、系统分析法 一、西方国家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区位论研究 区位:可以简单理解为厂商经营生产活动的位置 (1)古典的区位论 代表人物:杜能、韦伯、克里斯·泰勒、廖什 核心问题:如何确定最佳位置就是区位理论 第一:约翰·海因里希·冯·杜能(约翰·杜能1783-1850 ) (Johann Heinrich von Thünen) 德国经济学家。边际生产率说的前驱。被认为是经济地理学和农业地理学的创始人,是现代西方区位理论的先驱者。 杜能系统地分析了农业分布,认为在土地肥沃程度相等条件下,由于农场距都市远近不同,因而农业经营方式也不同,农业收益就有差别,从而论证级差地租。最早注意到运输费用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把假设的孤立国划分成6个同心农业圈。 主要著作有《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孤立国》)三卷。 第二:阿尔弗雷德?韦伯(Weber,Alfred) 德国经济学家,工业地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生于埃尔富特1895年获柏林大学博士。韦伯早年研究经济学,以后又转而研究社会学。韦伯在1909 年发表的《工业区位理论》第一次系统而完整地论述了工业区位理论,因而被当作区位理论的里程碑。 继承了杜能的思想,增加了劳动力费用因素与集聚因素,认为原有根据运输费用所选择的区位将发生变化。他第一次把工业区位理论系统化,综合分析运费、劳动力费用和集聚效应。 第三: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Central Place Theory)是由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W. Christ? ller)和德国经济学家廖士(A.L” sch)分别于 1933年和 1940年提出的。 克里斯泰勒曾经敏锐地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我们探索这个原因,为什么城市有大有小?我们相信,城市一定有什么安排它的原则在支配着,仅仅是我们仍然不知道而已!”由此,他开始探索城市的分布规律。通过对德国南部城镇的调查,克里斯塔勒于1933年发表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系统地阐明了中心地的数量、规模和分布模式,建立起了中心地理论。 第四:廖什——经济区位论 廖什是一位经济学家,1940 年他用德文发表了一部有关市场区位理论的巨著,1954 年被译成英文。 《经济的空间秩序》(英译名为《区位经济学》)是动态区位论的代表作,对工业区位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他对在假设的某些条件下取得的结论,用多种现实因素校正,从而提出动态模式,并以垄断代替韦伯的自由竞争,以最大利润代替最低成本。 廖什的理论也有均质平原的假设条件:平原上有足够的均匀分布的工业原料;有各向同性的运输条件、普及的可用于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公共经济学[74p].doc
- 区域经济学[287p].ppt
- 区域经济学复习资料[12p].doc
- 区域经济学第三章区域经济增长[44p].ppt
- 区域经济学第二章[36p].ppt
- 区域经济学第二章区域与经济区域的划分[69p].ppt
- 区域经济理论(人民大学,陈秀山)[209p].ppt
- 区域经济理论讲义1-3[93p].ppt
- 区域经济第三章区位理论[30p].ppt
- 区域经济结构[70p].ppt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工业机器人技术(安装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软件技术(前端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安全运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车辆鉴定与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石油炼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