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辨证论治详细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疫毒作为慢性肝炎的病因有如下的特点 易感性:疫毒的致病性强;其次,疫毒发病有一定的流行性;再者,疫毒为病虽然多呈现慢性状态,但疫毒之邪也不是稳定不变,往往会由于某些诱发因素而使病情发生变化,导致疫毒之邪内陷,生风动血,出现危证重候等。 火热性:疫毒作为慢性肝炎的病因,往往表现火热的特性。从其临床表现来看,热证的表现也较为明显;从治疗上看,临床上常用的解毒药,多属寒凉之品。 顽固性:疫毒由于自身的特性容易潜伏,因此,一旦感染人体,往往不易根除,耗气劫阴,瘀血凝痰,深入筋骨、留滞脏腑,形成邪气亢盛正气衰败之势。 易变性:疫毒为病,常易入气入血,无所不及,壅滞气机,尤易败伤血分;又善入津液聚集之处,与湿相合,而成湿热疫毒,则又具有湿邪的胶着难祛的特点,可以认为,湿热疫毒伴随整个慢性肝炎的始终。因此,疫毒为病,常有湿热、瘀毒、耗气伤阴之特点。 2、湿热蕴结是发病的主要基础 肝主疏泄,脾居中焦而主运化,二者对气机的升降出入和水湿的运化起重要作用。肝脾不调,最易导致气机阻滞、水湿内停。 感受湿热疫毒,最易侵犯中焦。湿热中阻,首先影响脾胃气机的升降功能,临床常见到纳差、厌油、恶心呕吐、目黄、尿黄等症。 肝胆湿热,也易影响脾胃功能,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3、瘀血阻滞是病变的关键环节 机制:疫毒为火热之邪,湿热疫毒久羁,必然耗气伤阴,阴津耗损,血液粘稠成瘀。湿热蕴结肝胆,则肝胆疏泄失常而郁结。我们在慢肝早中期多见肝气郁结证,失治或久病则易致气滞血瘀证。肝脾不调,脾气亏虚,气虚也致血瘀,所谓“气为血之帅”。 指征:肝脾肿大、面色黧黑、腹部赤缕、颈部血痣如蜘蛛、舌质紫有瘀斑、脉涩。 结局:肝病血瘀的轻重是随着病情的演变不断加重,并且湿热毒邪、痰浊胶着在一起,逐渐瘀积在肝体,损害肝络,进一步导致肝、脾、肾功能失调,正气耗损,此为虚;气滞、血瘀,水湿内停,湿热毒蕴,积聚、鼓胀形成,此为标实。正所谓“血不利则为水”。 经验认为,慢性肝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在后者不断加重并演变为肝硬化的过程中,瘀热毒蕴是重要的病机之一。 4、肝肾阴虚是疾病的重要转归 湿热疫毒内蕴中焦,首先伤及肝脾,肝气郁结、脾气虚弱,日久则进一步导致肝肾阴亏。所谓“五脏所伤,穷必及肾”。 疫毒侵袭肝脏,形成湿热蕴结的病理变化,日久耗气伤阴,也可导致肝肾阴虚。 疫毒侵袭肝脏,导致肝络瘀阻,瘀血阻滞也可形成肝肾阴虚。 其病理变化特点有以下几点: 正虚邪恋,虚实错杂。 湿、毒、瘀、虚胶结为病。 脏腑受累,以肝、脾、肾为主。 湿热瘀血凝聚,多成癥积。 三、治疗法则的认识 1、清化瘀毒 2、调和肝脾 3、滋养肝肾 三、热毒内陷证 症状:黄疸进行性加深,疸色如金,身热尿赤,皮下紫斑,鼻衄齿衄或大便下血,躁动不安,或神昏谵语,苔黄燥,舌红绛,脉象滑数。 治法:清热开窍,解毒退黄。 方剂:清热开窍退黄汤(经验方)。 常用药物:茵陈60g,生石膏30g,川黄连6g,栀子9g,丹皮9g,板蓝根15g,羚羊角1g(粉吞),水牛角40g,石菖蒲9g,丹参15g,郁金9g。 加减:若出现抽搐扑动,加钩藤、禅衣、蜈蚣以熄风止痉;痰涎壅盛者加天竺黄、胆南星、竹沥水以豁痰开窍;昏迷不醒者,加用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以清热开窍。 戊型肝炎的治疗 经验 戊型肝炎一般预后良好,不致发展成慢性,但妊娠期患者胎火偏盛,热毒相加,易成重症。临床中应注意: 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②了解发病特点,密切观察病情。戊型肝炎重症躲在妊娠晚期发病,多数孕妇在产后病情急剧恶化,应在此阶段密切观察病情,采取相应措施。 ③防微杜渐,早用重用大剂量清热化湿解毒方药。如发现或怀疑有神志变化,即早服用安宫牛黄丸或用醒脑静注射液滴注。 戊型肝炎的治疗 重症肝炎的治疗 一、热毒炽盛证 症状:发热甚或高热,重度黄疸,黄色鲜明,迅速加深,精神萎靡,极度乏力,呕吐频繁,脘腹满胀,胁肋疼痛,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少,舌质红绛,苔黄或黄褐黄燥或焦黑起刺,脉弦数或洪大。 治法:清热解毒,泻火退黄。 方剂:茵陈蒿汤与黄连解毒汤加减。 常用药物:茵陈60g,板蓝根、车前草各30g,连翘20g,大黄、黄芩、虎杖各15g,黄连、山栀各10g,淡竹茹12g。 加减:阳明热盛者可加石膏30—50g,知母15—20g,清气泄热;吐血、衄血,加生地、丹皮、赤芍、玄参各12g,白茅根30g,清营凉血;热动肝风者加羚羊角粉1.5g(分吞,或水牛角30—60g),钩藤15g,蝉衣9g,蜈蚣2条,凉肝熄风;呕吐较甚,可服玉枢丹0.6g,一日数次。 二、热毒内陷证 症状:病起急骤,发展迅速,身黄如金,神情恍惚,或神昏谵语,躁动不安,甚则扑动搐搦,高热不退或高热夜甚,衄血便血,皮下斑疹,频繁呕吐,腹胀如鼓,可闻及肝

文档评论(0)

119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