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预防选择题目(整版)
选择题
预防医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P1)
预防医学是以人群健康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善不良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
2、三级预防的概念:(P3)
1:一级预防,也称病因学预防,主要在无病期针对致病因素采取的措施,目的是消除和控制危害健康的因素,增进人群健康,防防止健康人群发病。主要包括两方面:①健康促进:包括健康教育、环境保护、行政立法、卫生监督、优生优育和自我保健。②健康保护,包括接种免疫,劳动保护和病因干预。开展一级预防常在用双向策略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2:二级预防,也称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为防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复发和转变为慢性病等。方向疾病的主要方法是筛检,做好为二级预防要求我们大力宣传疾病预防知识和“三早”的好处,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水平,开发适宜的筛检方法和检测技术。
3: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主要是对易患病者进行及时治疗,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
3、参考摄入量:(P148)
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DRIs)是在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的基础上,考虑到预防由于膳食结构变化引起的“富裕型”慢性病的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三四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它包括以下四项指标:
1平均需要量,是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它是制定推荐摄入量的基础。
2推荐摄入量(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年龄、性别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的需要量的摄入水平。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主要途径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个体摄入量低于RNI值时不一定该个体未达到适宜营养状态。
3适宜摄入量(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摄入量。在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而不能求的RNI值得时候,可用AI来代替,主要途径是作为个体营养摄入量的目标。同时也用作限制过多摄入量的标准。它的数值一般大于EAR,也可能大于RNI。
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种营养素的最高值。UL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至于损害健康。主要用途是检验个体摄入量过高的可能。限制膳食补充剂和强化食品中某一营养素的摄入总量,以预防该营养素引起的不良作用。
4、加工烹调蔬菜的方法。
提倡生食?、现买现食、注意洗涤、先焯后切、利用菜汁、适量放醋、快速烹调、 掌握温度、炒锅加盖等,合理烹调,主要应考虑如何减少无机盐和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的损失。(查考)
5、蛋白质参考摄入量:(P150)
推荐摄入量以满足氮平衡为原则,我国由于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故蛋白质参考摄入量一般占总能量的10%-15%,优质蛋白的摄入量应占蛋白质摄入总量的30%-40%,并按劳动强度性别年龄划分制定具体的推荐摄入量。
6、生产过程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分类:(P73)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A金属及类金属:如铅、汞、锰、砷等。
B有机溶剂:如苯、甲苯、四氯化碳、正己烷等。
C刺激性气体: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二氧化硫、氟化氢。
D窒息性气体:常见的有一氧化碳,氰化氢等。
E笨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三硝基甲苯及苯胺等。
F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中的毒物,如氯乙烯、丙烯晴等。
G农药:如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等。
H生产性粉尘:有机粉尘、无机粉尘、混合性粉尘。
(2)物理因素:A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湿等。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B噪声、振动。
C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
D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
(3)生物因素:病原微生物,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致病寄生虫,如煤矿井下钩虫。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时间过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比例不当,工间休息不当,倒班制度不合理等。
(2)劳动强度过大、生产定额不当: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
(3)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屏作业者视觉紧张和腰背肌肉紧张等。
(4)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如计算机操作人员、流水线工作人员的坐椅不适易产生颈、肩、腕损伤;长期操作手柄、轮盘等引起掌挛缩病;长期站立、行走引起下肢静脉曲张和扁平足。
(5)精神紧张:客观需求与主观反应之间的一种失衡,由于不能满足需求就可能引起相应的功能性紊乱。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寒冷、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