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八年级上文言文期末测试卷
文言文小测
一、阅读《三峡》(13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不见曦月( )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将景物的神韵表现出来,如只用“□□□□,□□□□”8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2分)
4、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X|k |B| 1 . c|O |m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二、比较阅读《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 (分)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课-标- 第-一-网
(1)沉鳞竞跃。译文:?(2)相与步于中庭。译文:?.填空。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4分)
作者对潮水的描写由______而______,对潮水从、、、四个方面进行描绘、作者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分)w!w!w.!x!k!b!1.com
10、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http://www.xkb 1.com
是日更定(?? )湖中人鸟声俱绝(?? )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 以为妙绝???? B.是日,更定矣????? 斯是陋室
C.问其姓氏?????? 其真无马邪???D.上下一白??? ??????而或长烟一空
.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分)
A.选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景象。
B.选文第一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做铺垫。
C.作者写作此文时,已经是清朝初年,但作者仍然沿用明朝“崇侦”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怀念。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与《江雪》一诗“独钓寒江雪”中的“独”字表达的情怀是一致的。
.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是( )(3分)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B.本文作者张岱观察雪景,从“大雪三日”到“上下一白”,最后看到“舟中人两三粒”,采用的是定点观察的方法。
C.本文写景句采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形象、更富有魅力。
D.文章写景句语言自然质朴,不事雕琢,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清新淡雅的雪后场景,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课-标- 第-一-网
14.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分)新*课*标*第*一*网]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忘路之远近??????????????????????????B.见渔人,乃大惊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其如土石何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7.翻译。(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