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三地理复习 一章 第5课 地球和地图之地图部分学案5 新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三地理复习 一章 第5课 地球和地图之地图部分学案5 新人教版必修1.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地理复习 一章 第5课 地球和地图之地图部分学案5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单元 行星地球 第5课 地球和地图之 地图部分 [考纲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1、比例尺:也叫尺距离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但表示的内容越,精确度越。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内容越,精确度越。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2)比例尺的缩放:①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比例尺变大。 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例如将1/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比例尺缩小。 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例题1、将1:1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新图比例尺为1:2000    B、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2倍   C、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    D、在原图上淮河的长度为10厘米,在新图上长20厘米 例题2、按照1:5000000的比例尺,绘制一幅中国政区图,图纸的长度不得小于______厘米,图纸的宽度不得小于_______厘米。 例题3、在1例尺的中国地形图上。用尺子量某条河流的长度为21厘米,这条河流是我国的_________。例题4、在比例尺为1:140000000的世界地图上,量得北京至莫斯科的图上距离为4.4厘米,两地的实地距离是_______公里。把原图放大到2倍后,新图的比例尺为__________。在放大后的新图上,北京至莫斯科的图上距离是_________厘米。 (3)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 2.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纬线指示。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下,左右”。 3. 图例和注记()等高线图的判读: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判读规律: 数值大小: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地形。 疏密程度:密集——坡度;稀疏——坡度。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的条数。 例读华北地地形图,据图判断1-3题: 1.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A.①③  B.② C.①② D.③=④ 2.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为乙坡的A.照较强,辐射收入多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  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3.若乙坡植物受破坏成为荒地,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是A、放牧山羊        B、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 C、修梯田,种植水稻    D、营造混交林 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表示。陡崖高度计算方法:(x-1)d≤ΔH(x+1)d例题4、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180米   B、220米   C、320米   D、0米 形状特征: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或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地形。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 表示方法 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说明 山地山峰 闭合曲线外低内高 四周低中部高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 洼地盆地 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四周高中部低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 山脊 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山脊连线 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部分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山谷 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山谷连线 山脊之间低洼部分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鞍部 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 峭壁陡崖 多条等高线会合在一处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上部突出处

文档评论(0)

feng19608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