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免费--中国的续发展与能源政策和国际战略文献综述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能源政策和国际战略文献综述 一、引言 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过去的2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源成为当今世界瞩目的问题,它不仅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且是影响国际政治、军事和外交的重要因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陈清泰指出:中国能源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 。当面临资源有限、经济全球化、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局势的今天,如何管理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如何建立我国能源安全体系以保障能源的供给,如何高效的利用能源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此为背景,我们尝试对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力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理解能源的现状和未来,进而探讨我国能源政策和国际战略的取向。 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基本上按照由国际到国内、由宏观到微观的逻辑顺序展开。第二部分分析能源战略的国际环境。第三部分比较国际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能源战略和能源政策。第四部分回到国内,对现行的能源政策作出简要的分析和评述。第五部分从国土资源和产业布局规划的角度,分析其与能源政策的内在联系。第六部分将讨论新能源战略的成本核算和融资体系。 第七部分从宏观上提出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政策的战略思路。第八部分则从微观上具体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政策的设计问题。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国际环境分析 《世界能源形势》 一文对全球能源宏观态势进行了概述: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有所变化,石油占据主导地位,天然气在世界能源消费量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量增加,世界石油供应格局有些变化,中东仍是世界石油供应的重要源地;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基本稳定,未来煤炭消费量可能增长;核能将逐渐退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受到重视。国际环境是我国实施能源政策的重要方面,从学者对国际环境的论述来看,主要可以分为威胁与合作两个方面,其中一些论述中国与国际能源形势的著作比较具有学术价值。 (一)竞争与威胁 大多数研究能源问题的文章都会讨论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能源形势的严峻性。徐小杰在《新世纪的油气与地缘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中,对中国21世纪油气资源方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做了详细的论述。该书将世界油气供应与需求的地带划分为两块:“石油心脏地带”和需求月形地带,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冷战后各国围绕石油展开的一场地缘政治竞赛的基本格局,反映了未来全球油气发展的大趋势。并提出了在冷战后新的能源形势下,如何获得交叉投资、地区能源连接、战略机遇和战略联盟等问题。 王家枢的《石油与国家安全》(地震出版社,2002年版) 一书,侧重于回顾有关石油的国际政治经济历史,讨论了世界100多年以来,有关石油的经济、政治、外交、战争和石油战略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探讨了世界和中国石油供应安全的对策以及替代能源和新能源的发展前景。 学者意识到中国的石油运输通道存在安全隐患。《国际能源新格局与中国能源安全》 提出,我国通过海运方式进口石油路线比较单一,高度依赖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85%左右进口的石油都要途经马六甲海峡。而马六甲海峡是美国军方提出的必须控制的全球16条海上咽喉要道之一。如果某些大的海权国家控制了马六甲海峡,中国的石油进口就会中断。 (二)共赢与合作 另一些学者更多的看到共赢与合作的一面,中国周边的国际环境面临的是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中国在能源领域如何开展双边、区域和国际组织合作的相关问题中,主要有以下论文和著作。 1. 双边合作 现有的研究分别从俄国、中东、韩国、中亚四个地区提供了我国周边国际合作的思路。《跨世纪中俄资源合作》(宋魁主编,哈尔滨出版社,1999年版) 一书运用大量第一手资料,从经济转轨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角度,重点对俄罗斯能源工业进行了全方位、系统性研究;并从中国石油化工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对中俄能源合作的对策提出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同时提出了建立东北亚能源共同体方案。《中俄油气合作现状、前景和影响》(夏义善,《国际问题研究》2000年第6期) 认为中俄油气合作不仅有利于中俄两国,而且也惠及所有输入油气的国家和参与合作的外国公司。不仅会促进东北亚地区的繁荣,而且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东面,由于中韩两国是近邻,双方政治和经济关系正在不断发展,两国石油供需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韩国石油工业现状与中韩石油贸易前景展望》(董秀成、卢爱珠,《国际石油经济》1997年11期) 认为,中韩两国的石油贸易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的石油安全与中东五大产油国的石油政策》(吴磊,《西亚非洲》,2002年第2期) 提出,世界能源安全问题的实质是中东石油问题,我国也不例外。随着对中东石油进口依赖的逐年加深,我国的中东石油战略将面临多重挑战。中东主要产油国的石油政策各不相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