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戏曲颓萎原因分析 1、历史的原因 社会迅速发展,生活方式及文化消费方式的变 化。20世纪60年代以来,包括戏曲在内的剧场文 艺,受到一个又一个竞争对手的挑战: 60年代起——电影普及 80年代初——电视普及 80年代初——流行音乐 21世纪初——网络文艺 2、戏曲本身的原因 ——传统戏曲的内容、形式与审美主体脱离。 中国戏曲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农耕文明的反映,与现代工业文 明距离甚远。 不少作品 ①内容观念陈旧 ②戏剧冲突简单 ③节奏过于缓慢 以湘剧《琵琶记》为例。张广才打蔡伯喈“三不孝” (生不能养、死不能葬、葬不能祭 ),观念陈旧。 3、观众的原因 社会消费的主体是中、青、少年。 青少年在文化消费中,很难坐下来静静地、慢慢地欣 赏。他们的互动欲望、参与欲望强烈,而戏曲不便于他们的 参与,所以他们自然而然选择流行音乐,而远离戏曲。 在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时代,青少年文化消费倾向 于通俗化、快餐化。 4、媒体的原因 在信息化时代,媒体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社会上流行的财富一元化价值观和媒体的商业化,容易 产生低俗、媚俗的倾向。媒体追求收视率,不注意引导和提 升青少年的艺术欣赏品味。 三、中国戏曲的前景 1、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戏曲的颓萎,给它以合理定位 社会在前进,推陈出新是历史的必然。 清代乾隆初开始的“雅部与花部之争”,最后以花部取代雅部的地位告终。 在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今天,大众文化消费必然 多元化。戏曲不可能回到一花独秀的黄金时代。 电影不可能像三十年前那样拥有那么多观众,电影歌曲不再可能 那么迅速流传,长篇小说不再可能拥有那么多读者,高雅音乐也 不再可能拥有那么多观众与听众。 想到老舍的小说《断魂枪》 但作为曾经有过辉煌历史、能雅俗共赏的一种艺术形 式,中国戏曲仍然有它存在的价值与发展的空间。 2、中国戏曲的出路在于 改革开放,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1)创作新剧本,加强文学性。 艺术的特点是形象性和情感性。要打动现代人的感情, 引起现代人的共鸣,作家、艺术家一定要有现代意识。要强 调塑造人物,表现新时代。历史题材也要有新眼光、新视 角。 莆仙戏《秋风辞》就是成功的范例。 (2)改造美学特征 保留它的歌舞综合性、表演的虚拟性、技艺性 改进舞美,虚实结合(如京剧《赤壁》) 调整行当,改革声腔(小生唱腔就不易为今日观众接受) 改革道白(用活的语言,限制中州韵) 创造新程式(水袖、捋须、武打等 都要适合表现现代人物、现代生活) 重新审视“样板戏”,排除它的政治因素, 借鉴它的合理因素。 (3)适当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因素 话剧、电影、电视等长于叙事,戏曲长于抒情。戏曲 也要加强叙事性,巧妙组织戏剧冲突,同时不放弃抒情特 点。 在舞台形式上,吸收声光手段,利用投影、活动舞台等 现代技术。 在清代“雅部与花部”较量的过程中,京剧博采众长,赢 得观众,终于取代作为“雅部”的昆剧。 京剧《赤壁》剧照 (4)培养演员,提高艺术水平 电视的普及提高了观众的欣赏要求。 很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