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亚北非局势论文
北非西亚的局势以及反思
内容摘要: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伊始,在亚洲西端、非洲北侧中东,抗议示威、暴力冲突如惊涛骇浪,滚滚而来,掀翻了一个又一个老牌政权。突尼斯的本·阿里亡命天涯,埃及的穆巴拉克铁笼受审,利比亚的卡扎菲。
西亚北非国家具有某些自然资源优势,但由于发达国家控制着石油、矿石等资源的定价权和国际货币,而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和海湾国家的经济结构普遍比较单一,分别依靠旅游、运河和石油收入,因此这些国家仍然只能处在全球化分工体系的末端,对始发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更为敏感。
欧洲是北非西亚最主要市场,产品出口市场、劳动力就业市场、旅游客源市场,这三大市场决定了北非西亚国家对欧洲严重的依赖。当欧洲经济一片萧条的时候,大量在欧洲打工的(北非西亚)人得回家去了。他们的产品没办法再销售出去了,瓜果粮食等等。甚至,他们在欧洲的侨汇,也出现了困难。欧洲人也没有钱到突尼斯美丽的海滩去度假晒太阳。埃及那么漂亮的地方,游客数量大减,一下导致当地旅游业的萎缩。所以说,有人从经济上来讲,这次北非西亚的动荡,是世界经济第三波浪潮冲击的结果。
2)就业难青年压力大
在突尼斯很普遍,在埃及、也门、甚至很有钱的沙特,还有没有钱的王国像约旦,高失业率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一个人的失业,往往可能导致全家人的生活没有来源。那么它就会形成一个失业问题变成生计问题,生计问题变成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最终就变成一个安定问题,变成一个政治问题。导致国家政权的顷刻颠覆.
3):高物价民生多艰辛
一方面是就业岗位不足,另一方面,物价、房价水平又远远超过普通民众的收入水平,在大规模动荡发生前,民生艰难已经成为突尼斯、埃及等国家的通病。 物价飞涨被认为是中东地区动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埃及爆发大规模抗议游行之前,油、米、面等主要食品的价格持续上涨,尤其是大米,在过去几年内,上涨了一倍,普通百姓的生活因此受到影响。2010年,埃及国内通胀率水平高达12.8%,列居西亚北非地区通货膨胀之首。而作为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埃及的粮食价格一年间上涨20%,粮价成为通胀的主要推力。 埃及萨达特管理学院前院长、经济学教授哈姆迪·阿卜杜·阿齐姆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高物价结合高失业率,成为是埃及社会严重的不稳定因素,是“革命”爆发的两个主要原因。在埃及,革命之前,失业、物价都有所上升,政府公布的失业率大约10.5%,即220万失业人口。通货膨胀率在某几年达到了11%,或者11.7%, 2008年,通货膨胀率超过了20%,这是很高的通货膨胀率,从上世纪70年代都没有发生过了。财富和大笔收入都聚集到了少部分人手里,而很大一部分人遭遇价格高涨和失业,因此,失业和价格高涨是革命发生的主要两个原因。
4)不公平贫富差距大
新华社记者在埃及开罗街头寻访普通市民,发现民众不仅仅对高物价和高失业率不满,更觉得社会缺乏公正,财富分配不均是激起民怨的重要因素。分配的不均,贫富之间的差距,(埃及)生活在贫困线上的百姓有4000万,差不多达到总人口的一半,没有达到贫困线的,即每天只有1美元生活费的人是2000万,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这个比例很大。同时,(埃及)政府曾宣布经济有所好转,经济增长率提高,达到了7.1%,但这些财富都到了垄断者、富人手中。
二.政治原因
长期以来,多数西亚北非国家都由政治强人及其家族牢牢把握统治权,一掌权就是20多年(如突尼斯的本阿里)、30多年(如埃及的穆巴拉克和也门的萨利赫),甚至40多年(如利比亚的卡扎菲、巴林的哈立德、叙利亚的阿萨德父子),没有人事和政策的更新。长期的个人和家族垄断统治,必然导致政权专横粗暴,贪污腐败成风,人民深恶痛绝。为了长期保持垄断统治,必然压制人民的政治权利,要么不选举,要么搞假选举,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三连任、四连任、五连任,乃至无限连任下去。在国家暴力机关的压制下,民众无可奈何,但是内心积累了强烈的不满,只是等待爆发的时机。
阿拉伯世界的特点之一就是普遍的宗教信仰,还有一些国家仍处在部族社会,宗教问题和部族冲突交织的进程中。因此,认识宗教和部族因素在这次动荡中所扮演的角色,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这个过程。 在动荡爆发初期,有的当权者试图赋予反对派和示威民众宗教色彩,将矛盾从政权问题引向宗教问题。宗教和民族问题往往是纠结在一起的,主要存在的三大教派又分化出诸多教派,可谓教派林立,教派之间的信仰难以妥协,谈不上形成同意的理想信念,更为严重的是存在严重的宗教歧视乃至欺压,这就是中东动荡的思想根源。然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想把埃及的街头运动“抹绿”,说这是伊斯兰极端宗教势力驱动的运动,但街头却没有出现伊斯兰旗帜;也门总统萨利赫说“基地组织”是动荡的幕后黑手,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也将反对派定性为伊斯兰极端分子、“基地组织”的追随者,却都没有拿出有力证据。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