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05章 临营养治疗
第五章 临床营养治疗
一、营养治疗基础
【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
在空腹、清醒、安静状态下,适宜的气温(18~25℃)环境中,人体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而进行新陈代谢所消耗的热量,称为基础代谢。单位时间内人体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所消耗的维持基础代谢的热能称为基础代谢率。
基础代谢也称基础能量消耗(BEE)
BEE=1kCal×体重(kg)×24(小时)
如60kg体重的男性,其BEE=1×60×24=1440kCal
女性BEE=1440×90%
老年人BEE=1440×85%
基础代谢每日所需氮量为0.12~0.2g/kg;非蛋白质热量:氮量=150kCal:1g
【健康活动男性成人的总能量消耗(TEE)】
TEE=基础能量消耗(BEE)+消化过程耗能+劳动或生活耗能(一般性工作计)
即TEE=1440kCal+144kCal+864kCal=2488kCal
【双重能源系统】 现代代谢支持概念认为,正处在应激状态的机体营养状态迅速恶化,由葡萄糖以无氧酵解方式供能,葡萄糖耐量明显下降,因此输注高浓度(25%)的葡萄糖不仅达不到营养支持的目的,反而会由于血中促分解激素的增加、胰岛素阻抗的发生而致呼吸功能衰竭,淤胆和高血糖昏迷等严重并发症。为预防这些并发症,必须避免单纯依靠葡萄糖提供热量,应掺合脂肪乳剂提供总热量的30%~50%。由葡萄糖和脂肪乳剂两种主要能源底物提供热量的方法称为双重能源供应,也称为双重能源系统。
【能源底物的代谢】
1.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其主要成分淀粉在上段小肠受水解酶的作用水解为单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而吸收。葡萄糖的代谢要点包括:
(1)氧化供能:每克葡萄糖完全氧化产能4kCal。
(2)糖元的合成与分解:正常成人肝糖元约100克,肌糖元190~400克。肝糖元对饥饿时的血糖有调节作用,肝糖元只能在肌肉活动增加时被直接利用。禁食24小时体内的有储存的糖元将全部耗尽。
(3)糖异生作用:机体可利用乳酸、甘油、丙酮酸、氨基酸等非糖物质在肝肾等器官内转变为糖,以弥补糖的不足,并保证某些只能利用葡萄糖能量的重要器官的供能。
(4)糖代谢与胰岛素:糖代谢过程受胰岛素的控制,一般糖的利用率为5mg/(kg·min)。
2.脂肪 脂肪在小肠内受胆汁及脂肪酶的作用被水解成甘油及脂肪酸。长链脂肪酸被乳化成乳糜,经淋巴系统吸收;短链脂肪酸以非酯化的形式直接吸收。脂肪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氧化供能,每克脂肪氧可供能9kCal。空腹时体内脂肪氧化可提供50%以上的能量需要,禁食1~3天,85%的能量来自脂肪。脂肪还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亚油酸、亚麻酸及20碳4烯酸为机体的必需脂肪酸。
3.蛋白质 正常成人每日蛋白质的最低生理需要量为35~40克。机体处于分解代谢状态时,蛋白质的生理性或内生性丧失每日可达4克氮左右。
蛋白质的含氮量为16%,亦即是每克氮相当于6.25克蛋白质。按肌肉组织计,则每克氮相当于30克肌肉组织。人体每日所需热能的10%~15%来自蛋白质,每克蛋白质氧化仅能产生4kCal热量。
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及缬氨酸,共八种。
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及缬氨酸在结构上在相同的分支侧链,是唯一能在肝外代谢的必需氨基酸。
【营养状态判定指标】
1.体重 体重是评价营养状态的一项重要而又简便易测的指标。应每日测定一次。注意排除因水钠潴留或脂肪存积而表现的体重增加,选用理想体重百分比和/或与平时(病前)体重的百分比更为可靠。
理想体重百分比(IBW%)
IBW%=(实测体重/理想体重)×100
理想体重(kg)= [ 身长(cm) - 100 ] ×0.9
身长在165以下的男性,其理想体重则为:
理想体重(kg)= [ 身长(cm) - 105 ] ×0.9
IBW% 正常值为90%~120%
与平时(病前)体重的百分比
(实测体重/理想体重)×100
2.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测定
TSF可间接反映人体脂肪的储存。宜每周测定一次。临床上常用百分比(TSF%)来反映脂肪储存程度。
TSF%=(实测TSF厚度/TSF厚度理想值)×100
TSF测定方法:病人平卧,双臂在胸前交叉。也可取坐位,臂自然下垂。用卡尺以一定的夹力(10g/mm2)捏住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处的上臂伸侧皮肤,测定此皮褶厚度。
不同年龄TSF理想值有所差别,我国尚无群体调查的数据。暂可借用日本报告的平均理想值(男性:8.3mm;女性:15.3mm)
3.上臂中点肌肉周径(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空间几何体练习及答案.doc
- 空间向量及其应(X2-1三).doc
- 空间直角坐标系基础).doc
- 空间规划设计系用户手册第七章.doc
- 窗口创建及窗口息映射.doc
- 窦桂梅绘本作文堂教学实录.doc
- 立体几何二轮复材料.doc
- 立体几何初步空几何体.doc
- 立体几何第一章末检测.doc
- 立体图形与平面形(文本式).doc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工业机器人技术(安装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软件技术(前端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安全运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车辆鉴定与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石油炼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