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5章抗精神常药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5章抗精神常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十五章 抗精神失常药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 一、基本说明 1.模块:2.授课对象:3.所用教材版本:4.所属的章节:第 5.学时数: 4分钟(教室授课) 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提高辨析、表达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创设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情景中激发学习兴趣创新的热情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抑制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系统的D2样受体功能 4、设计思路:药理学是一门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联系的学科。因此,在本次课开始阶段,从具体的临床病例入手,用少量时间介绍精神病概念和背景知识,然后介绍精神病的发病机制,围绕药物研究与治疗策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由此引出抗精神病药的作用靶点和药物分类,精讲临床常用的抗精神病药时直接将药物与临床疾病治疗评价和实例紧密联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训练学生药物研究思路和增长临床合理应用抗精神病药的理论知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难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理论紧密联系临床,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5、教学媒体与方法的运用:运用教学媒体:板书+自制课件,以讲授法为主;教学中采用教学重难点内容精讲,注重问题启发式,引导学生思考并适当应用形象易懂的图片或动态幻灯片演示疾病病理生理机制和药物作用机制,使学生在文字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认识,教学中适当应用临床药物应用实例解释相关理论知识。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及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分钟 1.以临床病例引出精神病简介,流行病学,主要临床表现:I型Ⅱ型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精神病背景知识,重视精神病的药物治疗,激发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新课教学: 精神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药物作用靶点及药物分类 5分钟 2.阐释精神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多巴胺亢进假说:精神(尤其是I型)是由于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系统的D2样受体功能亢进所致 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教师得出结论:药物治疗的主要策略抑制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系统的D2样受体功能 学生结合看图片或动态幻灯片听教师阐释,清晰理解精神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得出药物治疗的主要策略,并掌握抗精神病药物分类。 配合图片或动态幻灯片精神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演示,形象易懂。 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积极思考,正确理解本教学内容并训练学生抗精神病药的研发思路。 新课教学: 经典抗精神病药:氯丙嗪 首先介绍氯丙嗪阻断受体的种类DA受体M胆碱受体肾上腺素α受体产生的相应作用氯丙嗪抗精神病作用氯丙嗪 通过学生的思考分析,教师得出作用机制:主要通过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系统的D2受体而发挥抗精神病作用镇吐作用机理:小剂量抑制催吐化学感受区D2受体,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部位的D2受体 点:除对晕动性呕吐(前庭刺激所致)无效外,对诸如妊娠、中毒、化学物质和疾病引起的呕吐均有效。 对体温调节的作用机理: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灵,机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升降。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对神经系统的作用①阻断α受体:血管扩张、血压下降②阻断M胆碱受体:引起口干、便秘、视力模糊等副作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机理氯丙嗪阻断结节-漏斗系统中的D2亚型受体,可抑制多种激素的分泌。氯丙嗪 通过对氯丙嗪阻断受体种类氯丙嗪 新课教学: 经典抗精神病药:氯丙嗪 6.教师介绍体内过程特点,强调不同个体口服相同剂量的氯丙嗪后血药浓度可差10倍以上,故给药剂量应个体化氯丙嗪治疗精神病主要用于I型(幻觉妄想为主)的治疗,尤其对急性患者效果显著呕吐和顽固性呃逆氯丙嗪对多种药物和疾病引起的呕吐有显著疗效对晕动症所致呕吐无效。人工冬眠氯丙嗪与其他中枢抑制药(度冷丁、异丙嗪)合用,可使患者深睡,体温、基础代谢及组织耗氧量均降低,增强患者对缺氧的耐受力,减轻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机体处于这种状态,称为“人工冬眠”,有利于机体度过危险的缺氧缺能阶段.为进行其他有效的对因治疗争得时间。氯丙嗪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根据作用分别推导氯丙嗪氯丙嗪 新课教学: 经典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氯丙嗪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中枢抑制症状:嗜睡、淡漠、无力M受体阻断症状(视力模糊、口干、无汗、便秘、眼压升高等)α受体阻断症状(血压下降、体位性低血压及反射性心悸等)锥体外系反应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静坐不能(akathisia)急性肌张力障碍(acute dystonia)氯丙嗪氯丙嗪在发挥抗精神病作用时,会引起锥体外系反应,以上三种反应是由于氯丙嗪阻断了黑质-纹状体通路的D2样受体,使纹状体中的DA功能减弱、AC

文档评论(0)

qnc8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