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教版小学语文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组备课
苏教版六下第三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市中区西王庄乡
2014年1月21日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诗文精粹,品读感悟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一、单元概述
第三单元围绕“诗文精粹”这一主题安排了3篇精读课文——《三打白骨精》《词两首》《螳螂捕蝉》,以及一篇自读课文《读书要有选择》。编写的意图是吸收祖国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打白骨精》描述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词两首》中的第一首词《如梦令》,词人李清照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渔歌子》则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借助“螳螂捕蝉”的故事来说明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诗文精粹
4.学会围绕一个词语,一个中心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处于小学阶段的第三学段,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阅读能力,学生对经典文化很感兴趣,本单元为学生继续搭建了一个深入阅读名著、名词等经典书籍、文章的平台。于是结合学情、单元目标等设计了以“诗文精粹,品读感悟”为主题的单元整组教学设计。我们确立了以“目标导向教学”为设计理念,以开展“学生语言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借助搜集资料、拓展阅读等活动,锻炼学生围绕一个中心浏览、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拓宽知识面,积累语言,并综合运用所学过的说理文结构特点,练习使用择取事例的技巧,亲自动笔写一篇说理文,体现学生“学——练——用”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培养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
四、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课时 教学内容 基本课型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及方法 第一课时 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和课文的初读感知 单元导读课+预习过关课
1.正确认识本单元11个生字;能规范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特别是“侯、禀 ”等易错字,尤其是读准“蛤蟆”“紧箍咒“沉醉”“蓑衣”“诸侯”;等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能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并积累“斋饭、紧箍咒、趁虚而入、不堪设想”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诗文,能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多角度释疑解疑。
1.单元导读,明确主题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结合预习,小组提炼出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二、三课时 《三打白骨精》 方法指导课 1.熟读课文,了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过程。比较三次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
2.抓住故事结果,揣摩人物内心,明白其中道理:不能只看外表,而要透过外表看内心。
3.学会按照课文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4.学习抓住细节,联系人物的表现,再把前后情节贯穿起来感悟人物形象的方法。
5.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1.走近名著
2.品读语言,感受人物性格
(1)追溯“三打”,感受孙悟空的性格。
(2)追溯“三变”,感受白骨精的性格追溯两次责怪,感受唐僧的性格特征。
(3)追溯两次责怪,感受唐僧的性格特征 第四课时 《如梦令》 诵读感悟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借助工具书,联系词句,读懂词大意,并能想象词描绘的情景,
2.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1.读书名言导入,了解作者。
2.熟读词,学生自主抓住重点词语“沉醉”、“兴尽”,理解词的意思,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
3.诵读感悟,理解词人为何“不知归路”,了解说理性诗歌。
4.拓展积累,结合课文插图想象它所描绘的景象,想一想,把他写下来。 第五课时 《渔歌子》 诵读感悟课 1.能认识 “塞、鳜、箬、笠、蓑”等字,读准字音,会写“塞、鹭、笠”。
2.借助工具书,联系词句读懂词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词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4.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1.初读,读顺词
2.再读,明诗意
3.精读,品词味
4.了解诗人,品味诗情
5.课外拓展,升华诗情
第六课时
《螳螂捕蝉》
“阅读”、“实践”课 1.学生通过预习、查工具书等,学会本课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 “自由自在”“恍然大悟”,并造句。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内容复述;掌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含义,
3.通过对文本语言材料的阅读,感悟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1.发挥多媒体的强大优势,引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角色情感体验法 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角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