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物理 第8题解答
第8章
8-1如习题8-1图所示,一系统由状态a沿acb到达状态b的过程中,有350J热量传入系统,而系统做功126J。(1)若沿adb时,系统做功42J,间有多少热量传入系统?(2)若系统由状态b沿曲线ba返回状态a时,外界对系统做功为84J,试问系统是吸热还是放热?热量传递是多少?(3)若,试求沿ad及db各吸收多少热量?
解:
(1)∵内能是态函数,故
故
(2)
放热
(3)
8-2 1mol单原子理想气体从300K加热到350K,问在下列两过程中吸收了多少热量?增加了多少内能?对外做了多少功?(1)容积保持不变;(2)压强保持不变。
解: 1 mol单原子理想气体 i=3
(1)等容
(2)等压
8-3 1mol氢气在压强为0.lMPa(即1atm),温度为20时,体积为V,今使其经以下两个过程达到同一状态,试分别计算以下两种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气体对外做功和内能的增量,并在p-V图上画出上述过程。(1)先保持体积不变,加热使其温度升高到80,然后令其作等温膨胀,体积变为原体积的2倍。(2)先使其等温膨胀到原体积的2倍,然后保持体积不变,加热到80。
解:
∵ 两过程的初末态相同,∴ 内能增量相同
(1)
(2)
8-4 0.01m3氮气在温度为300K时,由latm(即0.lMPa)压缩到l0MPa。试分别求氮气经等温及绝热压缩后的(1)体积;(2)温度;(3)过程对外所做的功。
解: (1)N2体积
等温:
绝热:
(2)N2温度
等温:
绝热:
(3)N2对外做功
等温:
又
∴
绝热:
8-5理想气体由初状态经绝热膨胀至末状态(p,V),试证该过程中气体所做的功为
解:
∵ ∴
又∵, ∴
8-6 1mol的理想气体的T-V图如习题8一6图所示,ab为直线,延长线通过O点,求ab过程气体对外所做的功。
解: 由,由图知为恒量,故为一等压过程.
8-7 一卡诺致冷机,从0的水中吸取热量,向27的房间放热,假定将50kg的0的水变成了0的冰,试求:(1)放于房间的热量; (2)使致冷机运转所需的机械功(冰的熔解热)。
解: 设状态A的温为 TA=T1
∵AB为等容线,故
AB为等温线,故
吸热
WBC等于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值.
∴ 放热
放热
8-8 图中所示是一定量理想气体的一个循环过程,由它的T-V图给出。其中CA为绝热过程,状态A(T1,V1)、状态B(T1,V2)为已知。(1)在AB,BC两过程中,工作物质是吸热还是放热?(2)求状态C的TC量值。(设气体的和摩尔数已知)(3)这个循环是不是卡诺循环?在T-V图上卡诺循环应如何表示?(4)求这个循环的效率。
解: (1)AB等温膨胀 吸热
BC等容降温 放热
(2)CA绝热过程
(3)不是卡诺循环
(4)AB过程
BC过程
CA绝热过程
8-9如习题8-9图所示,1mol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初态V1=20L,T1=300K,经历三种不同的过程到达末态V2=40L,T2=300K。图中12为等温线,14为绝热线,42为等压线,13为等压线,32为等体线,试分别沿这三种过程计算气体的熵变。
解: (1)等温线的熵变为
(2)绝对热线和等压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四中学初三下学期四月调考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VIP
- GBT 42706.1-2023 电子元器件 半导体器件长期贮存 第1部分:总则.doc
- 2018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练习:期末达标检测卷.docx VIP
- AC-25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凝土试验段施工方案.doc
- 行业联盟与竞争格局演变-深度研究.pptx
- 2024-2025学年北京西城区九年级初三(上)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pdf
- 2025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高三二模物理试卷及答案.docx
- 第九章 压强和浮力(知识清单)【教师版】.docx VIP
- 2025保安员理论考试100题(附答案) .pdf VIP
- 2022年三级教育测试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