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家的管理智慧 (一)“德治”的管理之道 1.“德治为上”是儒家管理之道的核心 儒家的管理智慧可以容两个自来概括:“德治” 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解释:外在的控制(政令,刑法)只能约束人外在行为,而道德的礼仪教化则可以培养人的羞耻心,从而使人的行为不出格. 德治(1)以道德价值为导向的内在控制 (2)以礼义制度为规范的外在控制 儒家的管理智慧 (一)“德治”的管理之道 2.“任人尚德”的用人之道 人才选拔是管理的先决条件: 儒家思想认为:强调人才的德行.主张做事先做人,做人以德为本. 以德行成就自己的圣贤人格. 孔子倡导:“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孟子:“为仁者宜在高位” 《孟子·离娄上》 《大学》“德者,本也;才者末也.” 儒家提倡提倡用人以德为先,以尚德为本.因为儒家看来,管理者的德行具有一 种“君子之德如风,所过者化”. 儒家的管理智慧 (一)“德治”的管理之道 3.推崇德行不朽的做人境界 儒家的“德治”之道还体现在对生命价值得终极思考上. 孔子的“三不朽”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次之 谓不朽.” 《春秋·左传》空子又说“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伯夷叔齐生命因有德而“不朽”. 于此,儒家在其人生知道的追求中十分强调: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儒家的管理智慧 (二)“以和为贵”的待人之道 “以和为贵”是儒家管理思想中的重要理念. “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庸》 “德莫大于和.”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董仲舒 儒家的管理智慧 (二)“以和为贵”的待人之道 1.天时、地利、人和中的“以和为贵” 天时: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地利:中国是亚洲地域最辽阔市场潜力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日本经济实力眼下强于中国,但世界看好中国. 印度也是一个潜在对手但综合实力比中国落后 人和:但是中国眼下还缺“人和” 第一.人和指要有人才,人才不象前几年那么缺,少但是有创新意识和 创新能力的人才还是欠缺. 第二.企业内部管理中“人和”没有解决好. 第三.和谐社会的提出,为我们一个阶段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儒家的管理智慧 (二)“以和为贵”的待人之道 2.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流 第一.“人和”是儒家崇尚的一种管理者的德行,更是一种管理智慧.人的不 同带来了沟同的困难,解决的方案就是:“和为贵” 《中庸》说法:和是“天下之达道”即,统治者治理天下从而达到“道”之境界 的一个途径. 同样也是企业家达到驾驭规律成功治理企业的途径. 以和为贵不是一团和气,不讲原则,和稀泥 和的原则: (1)和而不同(有主见,有傲骨) (2)和而不流(讲包容,无傲气)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和”《论语·子路》君子之和,和于义 儒家的管理智慧 (二)“以和为贵”的待人之道 第二.“以和为贵”既是一种管理方式,也是一种管理目标. 承认存在在矛盾,不回避矛盾,勇于解决矛盾,通过解决矛盾探求一种和谐 和合之道,从而将企业带进一总全新的向上的管理状态. 和:简洁的勾勒了一种人际关系的理想状态. 这种状态正是企业家孜孜追求的. 松下的五条精神之一就是:亲睦合作 缺少合作精神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是乌和之众. 和:和的团伙精神 儒家的管理智慧 (二)“以和为贵”的待人之道 3.“以和为贵”是一种管理艺术,更是安身立命之道 和为立命之道:即内方外园的做人范式 (1)和而不同(内方:有主见,有傲骨) (2)和而不流(外园:讲包容,无傲气) 天人之间的合和 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和 人与企业之间的和 人与人之间的和 人与事之间的和 人的内心情感与理智的和 儒家的管理智慧 (三)恪守“中庸”的处世之道 “中庸之为德也” 1.中庸的含义: 中:有中正,中和,不偏不倚等含义。 庸:则是用的意思。 中庸:即以中为用的意思。中庸是把两个极端统一起来,采取适度的中 间立场,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2.中庸的传承 尧让位于舜时强调治理社会要公正,执中。 《周易》也体现了“尚中”的观点。 儒家的管理智慧 (三)恪守“中庸”的处世之道 1.中庸是和谐的艺术 孔子以一句话:“过犹不及”来概括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还被后世儒家概括为世界的普遍规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如何注册商标解析.doc
- 如何抓好现场管理解析.pptx
- 如何赚女人的钱?不同类型区别对待解析.ppt
- 如何撰写发明专利申请文件解析.ppt
- 如何撰写和发表科研论文-H.Cheng解析.ppt
- 如何撰写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解析.doc
- 如何撰写研究报告解析.pptx
- 如何撰写专利_权利要求_说明书_-说明书附图解析.ppt
- 如何撰写专利解析.ppt
- 如何准备一个成功的业务拜访解析.ppt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工业机器人技术(安装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软件技术(前端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安全运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车辆鉴定与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石油炼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