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学在今天有什么用
文化|11-12 14:54|作者:龚鹏程
一、儒家有用還是沒用?
儒学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到底有什么用?我们问这个问题,其實已經很久了。因为传统上大家都说“通经致用”“經世濟民”,读书就是为了运用到现实社会上去。但是儒学在当代,恰好即以它的实用功能备受質疑。
各位想必知道,从十七八世纪以来,《论语》等在西方流传已很广了。但西方人以西方哲学来对比《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时,往往觉得意趣不高。認為孔子只不过是讲了些道德格言的世故老人,并没有太多抽象性的、概念性的思辨表达,所以会觉得儒家只是一种世俗层面的道德传播者。
因此,西方对老子《道德经》的关注程度远高于《论语》。国内受过西方哲学训练的人,也往往觉得儒家的东西太过平实,跟现实社会的关系又太过紧密了。儒家甚至于被贴上了实用主义的标签,认为中国正因为受儒家的影响太大,所以凡事都有实用主义倾向。而又因有实用主义倾向,故我们缺乏抽象的玄思,也缺乏超越性的宗教嚮往,更缺乏“为学问而学问”这样一种思辨性的传统。說這類話的人很多,我相信各位也听到過。
? ??但是,儒学又常面临到另外一种指责,说儒家的想法恰好是不切实际的。《史记》就讲孟子被当时人批评說他“迂远不近事情”。似乎儒家的想法太过理想化了,動不動就讲三代、讲诗书、先王之道,跟我们实际的人生社会是有距离的。
? ??正因为这样,所以儒家又常被定位为“理想主义”。理想主义者讲的那一套,在现实世界难以实践。
? ??孔子说的几句感叹话,常被拿来证明儒家確實就只是道德理想主义者。如孔子说“道之不行,已知之矣”,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孔子的志業,事实上是不可为的,在现实世界上,这种理想不可能落实,也没有落实,只代表一个理想。在我们现实的污浊世界,人人都像禽兽一样,以本能跟贪欲在过日子。社会无非如此。儒家呢,它提供了一种理想,让我们可以嚮往,也可以借着这个来提振自己,但是终究儒家的理想很难真正落实下来。
这两种南辕北辙的想法的评论,都很有意思,各自表达了两种对儒家的看法。一种觉得儒家太实用了,另一种觉得儒家根本就不实用,根本没法落实,只是一种理想。
有很多人,例如梁启超在讲儒家时,就认为儒家学说基本上即是一套政治哲学。换句话说,他是从实用的角度去看的。当代新儒家呢,又傾向把孔子定位为道德的理想主义者,从理想性这一面来闡述儒家。
在传统上,孔子孟子或后来宋明理学遭遇到批评,也與此有關。清朝初年不是有很多人批评宋明理学家“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嗎?認為理學家对现实社会的衰乱、国家的危机都没办法,提不出具体措施,无非把道德性提高了,最后殉国,最多只能如此,保持一种气节。所以當時很多学者批评宋明理学不具实用性,所强调学问應是“实学”,是有实际社会功能的,最典型的就是颜习斋这类人。后来还有乾嘉“朴学”。朴,就是质朴,認為確實的知識考證比较实际,整天讲天道性命,华而不实,没用!这是兩種种“实学”,一主张落實於社會現實,一主張實際於知識。这些思潮都是用来对治儒家的不具实用性。
可見儒家到底是实用主义还是理想主义,本来就争论很大,我剛剛的簡述,已然概括甚多,實際的爭議還遠不止於此。
?二、儒家有用,但不適用於現代
那么我们现在該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儒家確實是強調有实用性的,例如說通经致用,或强调“百姓日用而不自知”,說这套学问可以落实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裡去。传统儒家總是不断这样在讲。
但是儒家的实用性,若跟墨家比,那又远远不如了。墨家恐怕是中国最强调实用性的。墨家反对儒家讲礼乐,为什么呢?墨子不是写過《非乐篇》嗎?他认为儒家讲的礼乐文化都是不实在、不必要的。例如我们要买张桌子,重点是桌子要能负载物品,达成桌子的功能。所以桌子最重要的是它的材质,实不实用,而不是造型、色彩、雕刻等等。所以他要“非乐”。乐,是泛指所有礼乐、文采、文饰。如果用儒家的术语来讲,墨家這就叫做“质而不文”,他只要“质”,质朴、实用这一部分,而不要那个“文”。儒家恰好不然,儒家是强调“文”的,要“文质彬彬”,既要质也要文。所以从实用的角度来讲,儒家不像墨子那么极端。
纯粹讲理想性的话,儒家又不如道家,道家恐怕更有理想性格。荀子曾经批评庄子说庄子很好,但是“蔽于天而不知人”。庄子的关注点在于天,在于超越性,要超越現时現世,所以一上來就讲《逍遥游》,大鹏鸟飞起来了,往下看,你这些在地面上的小麻雀跳来跳去,境界跟我根本不一样。他从人界到了天界。所以由他看,我们这个人世上的纷争、意见上的是非,都应该《齐物论》。顯然他更具有现实的超离感。老子也是如此,要不就讲上古的纯朴世界,要不就讲什么小国寡民。这对于当前的时代均是批判的、带否定性的。他当然也要治理这个时代,但更要回归到一个更理想的时代去。
如果我们以光谱来看,这两家可看成是左右两端,儒家則是“叩其两端而得其中”,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