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要求 1、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 2、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发展转归的关系。 3、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亡失的病机。 4、熟悉气、血、津液失调的具体病机和气血关系 失调的病机。 5、了解津液不足、津液代谢障碍的病机。 病机: 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病机十九条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心)。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燥狂越,皆属于火。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病机发展简述 汉·《伤寒杂病论》 —阐述外感病六经病机变化。 中医病机学的结构与内容 亡阴与亡阳的关系: 气滞血瘀 含义:气的运行郁滞不畅,血行障碍而血瘀的病理状态。 情志内伤,抑郁不遂 形成 闪挫外伤,伤及气血 表现: 气滞血瘀——胸胁胀满疼痛,瘀斑、瘕。 心肺瘀阻——咳喘、心悸、胸痹、唇舌青紫 气虚血瘀 含义:指气虚推动血行无力而血行不畅甚至瘀阻 不行的病理状态。 心气虚运血无力则全身血瘀 形成 年高气虚或气暴虚则血行无力 表现: 惊悸怔仲、喘促、水肿。 气虚血滞则瘫软不用,甚或萎缩。 气暴虚则血不运于经络,肢体失养而半身不遂。 气不摄血 含义:气虚不足,统摄血液的生理功能减弱,血不循经,逸出脉外而致各种出血的病理状态。 脾气虚统血无权 形成 肝肾气虚 统摄功能减弱 肺胃气虚 表现 多种出血证(伴气虚证) 气随血脱 含义:指大量出血的同时,气随血液的突然流失而脱散,形成气血并脱的危重病理状态。 外伤出血 形 呕血 成 妇女崩中 大量出血的同时气随之散脱 产后大出血 表现: 精神萎靡、眩晕或晕厥、大汗淋漓、四肢厥冷或有抽搐,或有口干,脉芤或微细。 气血两虚 含义:指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 久病耗伤 形成 先失血,气随血耗 气虚血无以生化 表现: 面色淡白或萎黄,少气懒言,乏力瘦怯, 心悸、失眠,肌肤干燥,肢体麻木甚则萎废不用。 肾虚不能助脏腑气化 肺失宣发和肃降 脾失运化与转输 肝失疏泄、气机不畅 三焦水道不利、津液环流障碍 心气虚推动无力(津充血脉中) 肺失宣发→皮肤排汗异常(或呼气受碍) 肾失气化及肺失肃降→尿液排出障碍 (或大便异常) 3. 津液与气血关系的失调 水停气阻 水饮阻肺 肺气壅滞而胸满咳嗽,喘促不能平卧。 水饮凌心 阻遏心气而心悸、心痛。 水饮停于四肢 阻滞经脉气血而浮肿,肢沉困胀痛。 水停中焦 脾胃升降失常,头昏困倦,腹胀,纳呆,呕恶。 津枯血燥 血燥虚热内生 心烦,鼻咽干燥,口渴喜饮,消瘦,尿少。 血燥生风 皮肤干燥、搔痒,落屑。 血瘀水停 心阳虚血脉瘀阻 心悸、气喘、口唇爪甲青紫,胁下痞块、舌有瘀斑 水湿停聚 下肢、面目浮肿 肝阳化风 肝气郁结、化火亢逆 形成 暴怒伤肝、肝气亢逆 亢阳 劳伤耗伤肝肾、水不涵木则亢逆 化风 肝阳上亢表现 表现 筋惕肉日闰、肢体震颤、眩晕欲仆 甚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卒然厥仆 热极生风 火热亢盛化风 形成 邪热煎灼津液、燔灼肝经、筋失柔顺 表现: 痉厥、抽搐、鼻翼煽动、目睛上吊 高热、神昏、谵语 阴虚风动 热病后期 津液枯竭、阴气大伤 形成 致 久病耗伤 筋失濡润、阴不制阳 表现 阴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