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试论「烧山火」「透天凉」针刺手法中的易学思维doc.doc

28 试论「烧山火」「透天凉」针刺手法中的易学思维doc.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8 试论「烧山火」「透天凉」针刺手法中的易学思维doc

試論「燒山火」、「透天涼」針刺手法中的易學思維 羅桂青李磊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 [摘要]本文探討了「燒山火」、「透天涼」的針刺手法與《周易》哲學的理論淵源,認為「燒山火」、「透天涼」的針刺分層補瀉手法應用的是《周易》哲學中 「三才」之道的思維方式和以老陽數九、老陰數六為變易基礎的陰進陽退的象數方法,明顯受到了易學象數思維方式的影響。 [關鍵詞]燒山火;透天涼;《周易》;三才;陰陽 「燒山火」、「透天涼」的針刺手法首載於明?徐鳳《針灸大全》卷五中所載的《金針賦》。 《金針賦》中說:「一曰『燒山火』。治頑麻、冷痹。先淺後深,用九陽而三進三退,慢提緊按,熱至,緊閉插針,除寒之有準。二曰『透天涼』。治肌熱、骨蒸。先深後淺,用六陰而三出三入,緊提慢按,徐徐舉針,退熱之可憑。皆細細搓之,去病準繩。」 「燒山火」、「透天涼」均是分層進行補瀉,所分三層即天部、地部和人部,亦即三才;並且應用了老陽數九和老陰數六的象數概念以及陽進陰退的陰陽變易原則;這種綜合性的針刺補瀉手法顯然受到了易學象數思維方式的影響。 1 三才思維 三才思維是《周易》哲學的基本思維方式,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思維特徵。漢?董仲舒《春秋繁露?立元神》中說:「天、地、人,萬物之本也。天生之,地養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養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禮樂,合以成體,不可無一也。」天、地、人三才構成了宇宙的統一整體,缺一不可。 天、地、人三才之說首見於《易傳?系辭傳下》:「《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易傳?說卦傳》中說:「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晝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易經》六十四卦中每卦的六爻均包涵了三才之道,即天道、人道、地道。六爻中上爻、五爻代表天位,三爻、四爻代表人位,初爻、二爻代表地位。 《易傳?系辭傳上》中說:「《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老子》中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按照《易傳》的說法,聖人作《易》以解釋性命之理,《易》理彌綸了天地之道,天地之道即為人事之理,宇宙的法則也就是人生的法則。明?張景岳《類經附翼?醫易》中說:「然則天人相與之際,精哉妙矣!誠可畏矣!人身小天地,真無一毫之相間矣!今夫天地之理具乎易,而身心之理獨不具乎易乎?」天、地、人為一整體,天、地、人是一大宇宙,人體則是一小宇宙,所以在人體中也存在着天、地、人三才之道。 三才思維滲透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傳統中醫更深深受到了三才之道的影響,「燒山火」、「透天涼」的針刺分層補瀉手法便是對《周易》哲學中三才之道的具體模擬。 明?汪機《針灸問對?三才法》中說:「補者呼氣,初針刺至皮內,號曰『天才』。少停進針,刺至肉內,號曰『人才』。又停進針,刺至筋骨之間,號曰『地才』。得氣補之,再停良久,退針人部,待氣沉緊,倒針朝病,進退往來,飛經走氣,盡在其中。瀉者吸氣,針至天部,少停直至地部,得氣瀉之,再停良久,退針人部,待氣沉緊,倒針朝病,施法同前。」 明?董宿《奇效良方?三才法》中也說:「凡欲下針,先以左手大指,掐令多時,令患人呼十息,然後用右手持針,用力之,則取穴有準,入穴既定,撒手停針十息,號曰『天才』;待少時再進針五分,依前停針,住手十息,號曰『地才』;不可便起,少待一二時,方可出針,號曰『人才』。乃可瀉也。」 「燒山火」、「透天涼」均將針刺的深度分為天部、人部和地部三層,針至皮內為天才,針至肉內為地才,針至筋骨則為地才。人與天地同參,按三才之道補瀉而除疾,典型地體現了《周易》哲學中天、地、人合一的整體觀。 2 九、六象數 「燒山火、透天涼」以九陽、六陰之數進行分層補瀉,其九、六之數即是《周易》的老陽數九、老陰數六。 老陽、老陰,指的是乾、坤。九為老陽之數,代表乾,亦即純陽;六為老陰之數,代表坤,亦即純陰。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崔憬之說:「乾為老陽,其數九;……坤為老陰,其數六。」 宋?蘇軾《東坡易傳》中解釋說:「今夫《易》之所謂九、六者,老陰、老陽之數也。九為老陽而七為少陽,六為老陰而八為少陰。」「老者,陰陽之純也。少者,陰陽之雜而不純者也。……老陽、老陰者,乾、坤是也。」 唐?孔穎達《周易正義》中說:「然陽爻稱『九』,陰爻稱『六』,其說有二:一者,乾體有三畫,坤體有六畫,陽得兼陰,故其數九,陰不得兼陽,故其數六。二者,老陽數九,老陰數六,老陰、老陽皆變,《周易》以變者為占,故杜元凱注襄九年《傳》遇《艮》之八,及鄭康成注《易》,皆稱《周易》以變者為占,故稱九、稱六。所以老陽數九,老陰數六者,以揲蓍之數,九遇揲則得老陽,六遇揲則得老陰,其少陽稱七,少陰稱八,義亦準此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