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3+第七单元第4课向距离挑战(共24张)资料.ppt

人民版必修3+第七单元第4课向距离挑战(共24张)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近是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期间,你要知道中国军团的夺金情况,可通过什么途径? 条件: 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业的发展。 主要成就:1885年,德国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制成了最早的汽车。1887年把内燃机装到汽船上。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第一架飞机。 影响: 推动了世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类进入了立体交通的新时代。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二)穿越大洋的电波 (三)改变世界的网络 互联网的形成发展、功能和特点 形成与发展:1969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ARPANET。它仅连接了四个大学实验室,这是计算机互联网(因特网)的前身。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功能:收发电子邮件、资料检索、浏览新闻、休闲游戏、网上购物、网上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上谈心 。 特点:界面直观、音色兼备、链接灵活和高速传输 世界第一台计算机——“埃尼阿克” 互联网的影响 课堂讨论:互联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积极:互联网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缩小了全球的空间距离,使全人类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推动了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思维等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消极:导致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虚拟社会对人们生活和学习工作特别是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 * * * 四 向“距离”挑战 课程标准: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圣诞节就快来了,你要给远方的朋友的朋友送去祝福,你将采用什么途径? 认识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探究互联网的发展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掌握互联网发展及影响 改变世界的网络 认识科学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列表梳理归纳近代电讯工具的发明历程 掌握近代电讯工具的发明及影响 穿越大洋的电波 体会科技发展使人类步入立体交通时代 结合图片资料掌握交通工具的发明 掌握交通工具的发明及影响 立体交通的诞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知识和能力 目标要求 学习要点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挥手自知去,萧箫斑马鸣”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从上述诗句中你可以了解到古代的交通工具有哪些?这些工具采用的动力是什么? 工具:马、马车、帆船; 动力:畜力、人力、自然力 上述图片是什么?这是谁的发明?何时发明? 这些工具采用什么动力? 上述交通工具是谁的发明?何时发明?属于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这些工具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火车及汽船在动力方面有何不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动力方面完成了哪两次重大的飞跃?使人类在进入什么时代? 属于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一、立体交通的诞生——从平面到立体 平面 立体 陆: 海: 空: 马车、马、人力车 地面:火车、汽车 地下:地铁 水面:汽船 海底:海底隧道 竹排、帆船 飞机、火箭等 回顾人类历史上的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 人类自古以来是怎样传递信息的?这些信 息传递方式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什 么变化? ①烽火、飞鸽、马车(古代) ②蒸汽机车、轮船; ③贝尔发明的电话机、留声机、飞机、汽车 ④互联网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人类自古以来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条件: 19世纪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波的发现,以及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 成就:电报:1837年,美国莫尔斯发明有线发报机。电话:1875美国贝尔发明电话机。意大利马可尼发明无线电通讯。 影响:促进电信事业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使世界的政治、经济、联系进一步密切。 1895 1875 1837 成就 国别 发明者 时间 (二)穿越大洋的电波 ------电讯事业的发展 莫尔斯 美 有线电报机 电话 美 贝尔 马可尼 意 无线电报 产生的背景 通信技术的发展 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及发展 产生: 1993年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影响 促进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和知识经济兴起 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方式 产生诸多社会问题 (三)改变世界的网络 互联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这种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以比特为计量单位的电子媒介

文档评论(0)

119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