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伤寒学》 南阳医专中医系 付新伟 《伤寒学》 南阳医专中医系 付新伟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 1.掌握伤寒的涵义,《伤寒论》的作者。 2.熟悉《伤寒论》的沿革,《伤寒论》的学术 渊源与成就。 教学重点 1.《伤寒论》的简介。 2.伤寒的涵义 3.六经、六经病、六经辨证的概念 一、《伤寒杂病论》的作者 二、《伤寒杂病论》的成书背景 1.社会背景 2.学术背景 三、《伤寒杂病论》的沿革和版本 王叔和、孙思邈、王焘、林亿、 赵开美、刘渡舟 四、《伤寒论》的内容和学术成就 1、“伤寒”的含义 广义:为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狭义:感受风寒之邪,感而即发的疾病。 更狭义:太阳病伤寒表实证。 四、《伤寒论》的内容和学术成就 2、《伤寒论》的内容和学术成就 成书有三个来源, 10 卷22 篇, 理、法、方、药 五、六经辩证的一些问题 1.六经、六经病、六经辩证 六经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总领十二经及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是生理性概念 六经病 是以中医理论为依据,对感受外邪后表现症状进行分析、归纳与概括的结果。既是外感病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又是互相联系、相对独立的证候,是病理性概念。 六经辨证 是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来划分外感病证治,是一个包括邪正、阴阳、气血、脏腑、经络、气化、发展阶段等理论以及治法、方药、调护在内的综合性临床辨证论治体系。 六经辨证的意义 辨疾病病位:表里、脏腑 辨疾病病性:寒热、虚实 辨疾发展趋势 阳证转阴-加重 阴证转阳-向愈。 定位、定性、定量、定向 不仅为外感病诊治提供了有效的科学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疾病辨治提供了一般规律。 2.六经辩证和其他辩证 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关系 脏腑是人体功能活动及病理演变的核心,所以六经病的发生、发展及传变,不能脱离脏腑而孤立存在。 ? 提问: 伤寒学定义?构成要素? 《伤寒论》成书、沿革、成就? 伤寒涵义?传变规律?六经辨证体系? ? * * 重点难点 (1)《金匮要略》学术成就与贡献 ? (2)《金匮要略》脉学特点。 ?提 问 何为中医四大经典? “医岂易知乎哉!知其浅而不知其深,尤未知也;知其偏而不知其全,犹未知也。……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 ---《医学心悟》 “ 《伤寒论》是中国医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临床医学著作,它是公元二世纪前中国医药学成就的总结。它创立了六经辨证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临床,使辨证论治的诊疗原则在中医临床医学上确立下来,并且作为中医的特色之一,一直沿用到今天。它的第二大贡献是在方剂学上,它所记述的大量复方选药精当,组方严谨,药量精确,疗效可靠,是方剂学发展的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众方之祖”。《伤寒论》的问世为中医临证医学的发展树立了里程碑。 1.张仲景生卒年代 2.张仲景的祖籍 3.仲景的学医经历 4.张仲景的心理素质 5.他的职务 张仲景 公元152~219年, 享年67岁。于53岁左右完成原著《伤寒杂病论》(十六卷) 《伤寒论》沿革: 《伤寒卒病论》 东汉张仲景著(成书200-209) 《伤寒论》 西晋王叔和收集整理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北宋林亿等校正刊行(1057年) 理、法 方、药 扶正、祛邪 汗-麻黄汤 吐-瓜蒂散 下-承气汤 和-小柴胡 温-四逆汤 清-白虎汤 补-小建中 消-抵当汤 针刺疗法 艾灸疗法 汤、散、丸 、栓、含剂 三阳病 太阳 初起,病位在表, 病机:感受外邪, 营卫失调。治汗法 阳明 极期,病位在里, 病机:阳明化燥, 胃肠实热。治清下 少阳 亚急期,半表半里 病机:胆气内郁, 三焦失枢。治以和法。 太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安科瑞多功能电能表485通讯.docx VIP
- 第4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第三框教案.docx VIP
- 高二主题班会开学第一课高中秋季开学指南.pptx VIP
- 第4课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pptx VIP
- 23CJ87-1 采光、通风、消防排烟天窗(一)参考图集.docx VIP
-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专题15议论文阅读(二)(测试)(原卷版+解析).docx VIP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案.docx VIP
- 三年级语文下册《识字表》田字格字帖.pdf VIP
-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pdf VIP
- 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