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第中学高二数学必修5解三角形教案 苏教版.doc

江苏省常州市第中学高二数学必修5解三角形教案 苏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省常州市第中学高二数学必修5解三角形教案 苏教版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中学高二数学必修5解三角形教案 http://www.DearEDU.com 课 题:正弦定理教学目的: ⑴使学生掌握正弦定理 ⑵能应用解斜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引言:在直角三角形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可以由已知的边和角求出未知的边和角。那么斜三角形怎么办?——提出课题:正弦定理二、讲解新课: 正弦定理:在任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比相等, 即  == =2R(R为△ABC外接圆半径) 1.直角三角形中:sinA= ,sinB=, sinC=1 即  c=, c= , c=. ∴== 2.斜三角形中 证明一:(等积法)在任意斜△ABC当中 S△ABC= 两边同除以即得:== 证明二:(外接圆法) 如图所示,∠A=∠D ∴ 同理 =2R,=2R 证明三:(向量法) 过A作单位向量垂直于 由 += 两边同乘以单位向量 得 ?(+)=? 则?+?=? ∴||?||cos90(+||?||cos(90((C)=||?||cos(90((A) ∴ ∴= 同理,若过C作垂直于得: = ∴== 正弦定理的应用 从理论上正弦定理可解决两类问题: 1.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它两边和一角; 2.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可求其它的边和角。(见图示)已知a, b和A, 用正弦定理求B时的各种情况: ⑴若A为锐角时: ⑵若A为直角或钝角时: 三、讲解范例: 例1 已知在 解: ∴ 由得 由得 例2 在 解:∵ ∴ 例3 解: , 例4 已知△ABC,BD为B的平分线,求证:AB∶BC=AD∶DC 分析:前面大家所接触的解三角形问题是在一个三角形内研究问题,而B的平分线BD将△ABC分成了两个三角形:△ABD与△CBD,故要证结论成立,可证明它的等价形式:AB∶AD=BC∶DC,从而把问题转化到两个三角形内,而在三角形内边的比等于所对角的正弦值的比,故可利用正弦定理将所证继续转化为,再根据相等角正弦值相等,互补角正弦值也相等即可证明结论. 证明:在△ABD内,利用正弦定理得: 在△BCD内,利用正弦定理得: ∵BD是B的平分线. ∴∠ABD=∠DBC ∴sinABD=sinDBC. ∵∠ADB+∠BDC=180° ∴sinADB=sin(180°-∠BDC)=sinBDC ∴ ∴ 评述:此题可以启发学生利用正弦定理将边的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并且注意互补角的正弦值相等这一特殊关系式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 1.在△ABC中,,则k为( ) A.2R B.R C.4R D.(R为△ABC外接圆半径) 2.△ABC中,sin2A=sin2B+sin2C,则△ABC为( ) A.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在△ABC中,求证: 参考答案:1.A,2.A3. 五、小结 正弦定理,两种应用 第1步,启动几何画板,单击工具箱上的“直尺”工具,在操作区作出任意三角形ABC。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三角形的三条边,依次单击“度量”→“长度”菜单命令,度量3条边的长度值,度量值显示在操作区里, 第2步,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所选对象,然后依次选中点A、点B和点C,依次单击“度量”→“角度”菜单命令,角ABC的度量值出现在操作区。同样方法,度量角BCA和角CAB的角度。然后同时选中3组角度度量值,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当光标变成一个黑色箭头时,拖动光标,使3组数据移动到合适位置。 第3步,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所选对象,然后选中操作区中线段AB的度量值和角BCA的度量值,依次选择“度量”→“计算”菜单命令,弹出对话框,单击“数值”列表下的“mAB”、计算器上的“÷”,然后单击“函数”下拉列表,选择“sin”,再单击“数值”下拉列表下的“m∠BCA”,单击“确定”按钮,操作区中出现正弦定理的一个比值。同样方法,计算出另外两条边和所对角的正弦比值。然后选中3个比值,拖动到适当位置, 第4步,同时选中3个比值,依次单击“图表”→“制表”菜单命令,在操作区制作出一个表格,如图93所示。拖动三角形的任意一个顶点,可看到操作区的数值变化,但表格中的比值始终相等 第5步,单击工具箱上“选择箭头”工具,选中表格,然后双击表格,可在表格中添加一行纪录。依次单击“文件”→“保存”菜单命令,保存文件。 余弦定理(两课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余弦定理及其证明方法 使学生初步掌握余弦定理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是用解析法证明余弦定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师

文档评论(0)

vdi93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