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技术中心的诞生及其沿革.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宝钢技术中心的诞生及其沿革

宝钢技术中心的诞生及其沿革 作者: 张清朗   在庆贺宝钢技术中心诞生9周年和上海宝钢研究院成立5周年之际,往事又涌现在我的脑海里。对宝钢研发机构的历史沿革,记忆犹新,对宝钢技术中心诞生的前前后后,历历在目。宝钢技术中心的构想、筹建、诞生、沿革与成长的过程,始终贯穿着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与讲话精神;始终凝聚着宝钢领导的高瞻远瞩和战略决策;始终伴随着宝钢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历程。   回顾过去,来之不易;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一、宝钢技术中心建设的背景   1984年2月15日,邓小平同志的题词:“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为宝钢的建设与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1985年,黎明副部长提出了“引进消化,跟踪移植,开发创新”的要求,即成为宝钢长期贯彻的“引进、消化、跟踪、创新”的“八字方针”。   为防止重蹈“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老路,使宝钢跻身于世界第一流钢铁企业行列,只有坚持开发与创新,才能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只有不断推进科技进步,才能永葆宝钢青春。如日本新日铁、韩国浦项等世界先进钢铁企业,都不惜巨资建立了研究及工程一体化的科技开发中心。因此,宝钢迫切需要拥有高层次、高水平的研发机构,以增强自身的科技力量和消化、吸收、开发、创新的能力,适应企业的长远发展,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   早在1992年11月,黎明副部长就指示,委托上海设计院设计宝钢科研中心大楼,要求在宝钢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工程技术中心。1993年5月,按照黎明副部长和沈成孝副总经理的批示,由张清朗助理带队,组织了宝钢钢研所、设备部、自动化部、设计处和上海设计院共10人(佘永桂、张安利等)的“赴韩国浦项学习考察组”,重点考察了韩国浦项产业科技研究所(RIST)。本次考察对宝钢确定建设工程技术中心的指导思想、功能要求、装备水平、建筑特点等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1993年7月,形成了“宝钢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同年8月,由冶金部科技司主持召开了“宝钢(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会”,黎明副部长和沈成孝副总经理等公司领导出席了会议,并通过了专家组(徐匡迪、王先进、何麟生等11名)的评审,专家们一致认为:“宝钢建立技术中心是必要的、可行的”。会后,宝钢组织公司内各有关单位结合赴韩考察情况和宝钢实际,对上海设计院编制的“方案”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然后,上海院又经两次修改,提出了“宝钢工程技术中心可行性方案(东区)”。    二、领导的有关题词与讲话   各个时期,国家领导人及宝钢历届领导对技术中心的建设与实施技术创新工程都作了重要的指示。   1、 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与讲话   “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邓小平1984.2.15.)   “埋头实干,从严要求,精益求精,不断创新。”(陈云1986.5.18.)   “希望宝钢加强科技力量,追踪和独立创造冶金工业的高科技的世界先进水平。”(王鹤寿1993.12.23.)   “办世界一流企业,创世界一流水平。” (江泽民 1995.9.12.)   “努力建设一个强有力的科研机构是宝钢的当务之急”,“希望宝钢不惜重金和以礼贤下士的勇敢精神,刻不容缓地建立强大的科研机构”,“不是建设一个普通的科研所,而是建设一个国家级的、超一流的科研机构”。 (王鹤寿 1995.9.)   “要把技术进步这件大事抓紧抓好,并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方针长期坚持下去”。“争取在3到5年时间里,通过技术创新使上海宝钢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技术,为我国钢铁工业技术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吴邦国 1998.11.17.)   2、宝钢领导的讲话     “引进消化,跟踪移植,开发创新。” (黎明 1985.)   “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推动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和企业生存的重要意义”,“要突出强调创新,要视今天为落后。” (朱尔沛 1991.6.28.)   “科技进步关系着企业的未来,宝钢要建成世界第一流的现代化企业,科技没有一个高速度的发展是根本办不到的。” (沈成孝 1993.1.13.)   “这些年来,宝钢的科技工作虽然取得不小的成绩,但是至今尚无宝钢自己特有的、重大的专有技术和人无我有的拳头产品”;“要善于利用已有的科技成果,在新的高起点上求得更快发展,不是从零开始,而是要踩在别人的肩膀上去”。 (黎明 1994.)   “要努力建好技术中心,技术中心是宝钢开发新技术的场所,也是宝钢科研社会化的必要条件”;“要居安思危,不在科研工作上作出重大决策,将失去发展机遇而后悔莫及”。(黎明 1995.)   “宝钢技术中心一定要下大力气办好,一定要办成世界一流水平的科研机构。” (关壮民 1995.11.10.)   “宝钢如果不努力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不开发出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