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语法框架下的现代汉语体标记研究(与李莹合着),《现代外语》.doc

形式语法框架下的现代汉语体标记研究(与李莹合着),《现代外语》.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形式语法框架下的现代汉语体标记研究(与李莹合着),《现代外语》

语法原则本位下的现代汉语体标记研究( 李莹,徐杰 提要:现代汉语中的体标记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动词前的体标记,如“有”、“正”和“在”。这类体标记都添加在“谓头”语法位置上,即位于体貌(Aspect)的节点下,能引导自己的最大句法投射体貌短语(AspP)。第二类是动词后的体标记,如“着”、“了”和“过”。这类体标记位于轻量动词节点下,由于它们是不能独立存在的黏着语素,故都能吸引动词上移与之结合。这种分析在避免已有研究成果弊端的前提下为现代汉语中体标记的共现和叠用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体标记、“谓头”语法位置、轻量动词、黏着语素 [中图分类号] H31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105(2010)04-0-08 1.引言 “体”在汉语中有多个名称,如“动相”(吕叔湘 1942)、“态”(高名凯 1948)、“动态”(赵元任 1979)、“情貌”(王力 1985)、“时态”(陈平 1988)、“动态范畴”(胡明扬 1996)、“体貌”(郑定欧 1996)、“时体”(戴耀晶 1997)、“动貌”(杨素英 2000)。虽然汉语是缺乏印欧语等语言那样的狭义形态的语言,多数语言学研究者对于汉语中“体”语法范畴是由虚化的特定的语法标记来表达的这一观点却是没有争议的。对于汉语“体”标记研究的成果颇多,下面我们只对生成语法背景下的体标记研究作一个简单的回顾,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自己的句法分析。 2.形式句法框架下的体标记研究及其局限性 2.1体标记的句法结构分析 2.1.1 体标记源于体貌短语的中心词位置 Huang et al.(2007:41-8)认为现代汉语主要有五个体标记,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出现在动词之前的自由语素,包括完成体标记“有”和非完成体标记“在”。第二类为黏着的词缀形式,包括完成体标记“了”和“过”,以及非完成体标记“着”。 在管辖与约束理论中期,生成语法假设体标记生成于动词短语之上的短语的中心词Aspect的位置。 动词提升说 动词提升说假设在结构上处于较低位置的动词向上移动到较高的Aspect节点处,和源于Aspect节点处的“着、了、过”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表面的“动词+体标记(着、了、过)”语序。动词提升后留在中心词V下的痕迹因位于已移走动词的成分统治辖域内而得到了应有的先行语管辖,因此在理论上是站得住脚的。然而,动词提升说不能解释下列现象。 (1)a. 他在大声唱歌。 b.﹡他大声在唱歌。 a. 我没有悄悄地回家。 b. ﹡我悄悄地没有回家。 (2)a. 他大声唱着歌。 b.﹡他唱着大声歌。 a. 我悄悄地回了家。 b.﹡我回了悄悄地家。 a. 那个家伙赤手空拳杀过老虎。b.﹡那个家伙杀过赤手空拳老虎。 (选自Huang et al. 2007: 44-5) 从(1)组的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修饰语“大声”和“悄悄地”出现在动词前,体标记“在”和“有”后,否则就会产生(1)b等不合法的句子。由此可见,这些修饰语是嫁接到?’上的附加语成分。 从(2)组各例中可以看出,根据动词前的附加语成分是否嫁接到?’上的观点,动词提升会造成(2)b等例句中“动词+体标记(着、了、过)3) 词缀下降说 Pollock(1989)和Chomsky(1991)为了解决上述动词前的附加语问题,提出了I-至-V的词缀下降分析法。有人建议在汉语的表层结构上将处于中心词Aspect中的体标记下降并嫁接到动词的右边(如(4))。词缀下降说能够很好地解释体后缀位于动词之后的现象,也能为动词前附加语在句法上的分布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是词缀下降说违反了移位只向上而不向下的理论假设,即它在理论上违反了空语类原则,下降后留在中心词Aspect处的痕迹由于缺乏成分统治而得不到有效管辖(参见李梅、赵卫东 2008)。 (4) 在管辖与约束理论以及最简方案雏形期阶段,生成语法理论认为S-结构并非句法过程的最终阶段,只要不影响到语音形式,出了问题可以在逻辑形式中进一步解决。词缀下降说违反了空语类原则的要求,大可以在逻辑形式移动过程中将I与V的复合体I-V再移回到I原来的位置上,使之符合空语类原则的要求(参见石定栩2002:324)。体标记下降后形成的屈折动词复合形式“V+(着、了、过)”在逻辑式层面上再提升到Aspect节点下,构成一个有效链以使下降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得到应有的管辖(如(5)所示)。 (5) 2.1.2 体标记粘附于轻量动词位置 邓思颖(2003:49-59)认为汉语的体标记“着、了、过”都是属于词缀特征,粘附于轻量动词位置。因此,如(6)所示,在深层结构中所形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