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阳1试卷.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舌尖上的阳泉 阳泉美食 组长: 组员: 阳泉作为山城,阳泉的美食哺育着一位位山城儿女。 舌尖上的阳泉 阳泉古称“漾泉”,因泉水喷涌而得名。她位于太行山中部西侧,是一座美丽的山城,犹如镶嵌在太行山麓的一颗璀灿明珠。   阳泉市有“山西门户”之称。历史上,阳泉是兵家必争的要塞,境内保存至今的众多关隘,如明代正统2年设置的十八盘,明代嘉靖21年重建的娘子关、旧关和同年所建的新关,以及明代崇祯年间所建的石门关等,都显示出阳泉特殊的地理价值。   借靠太行山脉,阳泉有着绮丽的自然风光。以“藏孤救孤”的历史传说而闻名的藏山、拥有古木、奇石、书院三绝的冠山、景色清幽、药材遍地的药林寺山以及山西第一泉的娘子关泉群等,都是阳泉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  阳泉的历史是悠久的,阳泉的美食也当然是丰富的。 阳泉的特色小吃很丰富,而且很美味。比如说阳泉阳城肉罐肉,它是驰名三晋美味佳肴。它不仅制作工艺独特,味纯喷香,而且阳城肉罐还是我国陶瓷工艺百花园里的一枝奇葩,兼餐具与工艺美术品于一体,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肉罐肉是用猪肉、牛肉或羊肉、小米及各种作料煎煮而成的,肉味纯正,软烂可口。 当然你也可以品尝一下莜面栲栳栳,它是山西高寒地区民间的主要家常面食,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而莜面的原粮叫“莜麦”,不仅有耐饥抗寒、保肝、保肾,造血及增强免疫力之作用,而且还有强体、健脑、清目、美容之功能,常食可提高智力、降低胆固醇,治糖尿病也有良好的效果。相信这些小吃一定让你流口水。至于阳泉的交通,有20多条市区线路的公交车和随处可见的出租车,让你一出门就可以吃到美食。 仙人红薯是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仙人乡的特产。仙人乡海拔低、积温高、沙土地透气好,这些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成就了仙人红薯的优良品质。2011年,仙人红薯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仙人红薯是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盂县仙人乡狮子神村海拔低、积温高、沙土地透气好,这些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成就了贞祥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红薯产品的优质。2011年,合作社的红薯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如今仙人红薯品牌越叫越响,入社农户达126户,辐射带动仙人乡十几个村进行种植,每年生产红薯200吨,创造产值1400万元。在工商局的帮助下,该合作社完成了“阳坡婆”商标的设计和申报。2011年1月份,该合作社领到商标注册证,红薯还在地里买主就上门签订了合同。   2013年,盂县贞祥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申报的“仙人红薯”通过专家评审,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盂县贞祥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 ● 山西过油肉  过油肉据传起源于明代,原是官府中的一道名菜,后来传到太原一带民间,再逐渐传播至山西其他地区。“过油肉”在江苏、上海和浙江地区都有,而山西过油肉从选料到制作上都与众不同,具有浓厚的山西地方特色。   山西过油肉据说是全国第一届烹调比赛的金菜式,除了传统的用精选瘦肉经过上浆、拉油,配天然黑木耳、蘑菇、冬笋炒过,现在还有台蘑过油肉(台蘑,是对产于五台山区蘑菇的简称,是一种营养极高的食用菌,又称“天花菜”。)土豆片过油肉等,看个人喜好了,其实道理上还是一样的。   过油肉是山西最著名的传统特色菜肴,历经代代厨师精心烹制相传至今,历史上该菜源自晋东名城平定,平定州(今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最是正宗。1957年2月经市饮食公司组织专家评审,将名厨吴万库技师制作的过油肉评为了太原十大名吃。后经名师张殿华、1、方明锁等几位名厨参加全市、全省及全国的烹饪大赛,曾获得金奖,为太原人民争了光。市场经济以来,凡是经营山西饭菜的餐馆、饭店都有过油肉这道菜。但是,可能出于某种意图,有些餐馆将过油肉改造得五花八门、面目全非,派生出什么系列过油肉,如白菜过油肉、尖椒过油肉、麻辣过油肉等等,为适应食客的需要往过油肉里配洋葱、蒜薹、干红辣椒、黄豆芽……久而久之,原来那传统的过油肉已难觅踪影了。其实,过油肉应从选料,配菜,烹调上下功夫,这样才能更加凸显浓厚的山西地方特色。 ● 阳泉漂抿曲 ?飘抿曲,亦称小河捞,大约从明朝开始风行于阳泉。它是以绿豆掺少量精白面粉和面,经特制抿曲床压制而成。煮熟后捞入各种调料配制成的汤汁中即可飘起。它长如挂面,细如毛粉,清香利口,鲜味扑鼻,富有营养,风味别致,还具有消火消暑之功效。明末清初,傅山先生曾在《小河捞记》中赞美它的美味,至今抿曲仍香飘山城。 ● 米醋 米醋以优质小米、小麦、麦麸、白糖为原料,采用传统的大曲制醋工艺精制而成,含有多种维生素,是制取醋蛋液的底醋,对高血脂、动脉硬化,慢性胃炎都有一定疗效,是集美容健美、烹调为一体的佳品。 ● 烩猫耳朵 烩猫耳朵--用手指将面块按成小猫的耳朵般,放入开水锅中煮熟,炒着吃或配上各种打卤、浇头,入口筋道、造型美观,老少皆宜;是山西人民颇为喜爱的一种面食。

文档评论(0)

w33888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