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外文化交流 绪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 绪论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 历史文化学院 彭淑庆 pengshuqing@126.com 晚清以来,封建统治者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的进步和中外交流,鸦片战争以来,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努力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思想和文明成果,并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江泽民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概况 背景 资本主义—封建-半封建 殖民扩张—闭关锁国 传教运动—传统文化与自然科学的衰落 核心主题:“近代化”(“现代化”)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文化剧烈碰撞中的解体和重建。 经过重构,实现文化的重生。成为一种爱国、革新、开放的特征,并与救亡图存相联系,成为近代文化的主流。 主流途径:“西学东渐” 器物——制度——文化(精神) 文化交流存在“势差”现象。一般来说,高度发展的文化必然流向低度发展的文化,如水之自然流向,不可逆转。 主力 传教士、留学生、华侨华人。 发展阶段 发端于明末清初 鸦片战争后大规模传入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入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 一、非正常性:侵略与反侵略背景下展开 文化交流与民族危机、救亡图存密切联系 二、非对等性:以西学东渐为主导,文化“入超”明显 西学真正开始对中国产生冲击是在鸦片战争之后,自此开始向中国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广泛渗透,不断侵蚀、瓦解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保持着西方文化在华传播的旺盛态势。 西学传入途径 翻译 图书出版 报刊 学校 三、借道日本吸收西学 首先是师法日本变法维新。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借“他山之石”师强敌以变法的思想,反映了先进知识分子对于中国近代化模式的认识,尽管戊戌变法失败了,但向日本学习,借道日本吸收西学渐成风潮。 其次是19世纪末20世纪的初的留日风潮。留日学生还在20世纪初架起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他们明确地把传播介绍新思想、新文化作为自己神圣责任。 四、规模空前,双向交流,冲突与融合并存 文化交流的规模、广度、深度远超古代 西方文化传入吸收与中国文化的外传双向交流 与基督教在华传播紧密关联 冲突激烈,深度融合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1、导致近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大规模引进的西学给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自然现象的理论武器。破除了许多传统的偏见和迷信,加深了对自然的现象、性质及其规律性的认识。 2、动摇了传统价值观 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观念,连崇尚“义理”、鄙薄“技艺”“功利”的传统价值观也动摇了。随着近代工业和新式学堂的兴办而传播开的科学技术知识,迫使人们不得不逐步放弃对传统文化的妄自尊大,重新估量科学技术的价值,以讲求实际利益为特征的价值观念开始出现。 3、对科举制度产生强烈的冲击 19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洋务运动的开展和西学的大规模传播,一些进步士人把研习西学和改革科举制度,乃至整个传统教育联系起来,西学开始向科举渗透。 4、西方的思想理论成为近代先进知识分子进行政治斗争的思想武器 西方的进化论理论和自由、平等思想为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进行维新变法和共和革命的思想武器。进化论真正对国人产生大影响始于严复系统的译介《天演论》之后,为维新派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推动了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而最早介绍西方的“天赋人权”的也是严复,他在《论世变之亟》和《原强》中介绍了西方自由观。天赋人权说和自由平等观在20世纪初成为革命派的思想共识,积极推进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5、深化西方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认识 第一讲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 序 幕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与“东学西传” 新航路的开辟刺激欧洲殖民者东来 新航路开辟 1492年西班牙人哥伦布发现美洲 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 葡萄牙、荷兰对中国的觊觎 1517年葡萄牙人安特拉特与皮来士以国王使者名义率船队进入广州,受到两广总督陈金优待,后被朝廷下旨“遣还”。 1533年,葡萄牙人以晾晒货物为由,侵占澳门 《广东通志》:“嘉靖三十二年,夷舶趋濠境(即澳门),托言舟触风涛缝裂,水湿贡物,愿借地晾晒。海道副使汪柏,徇贿许之。初仅蓬累数十间,后工商谋奸利者,始渐运砖瓦木石为屋,若聚落然。自是诸澳俱废,濠境为泊薮矣。” 此后葡萄牙人转为租赁澳门,1572年时,葡人将贿赂变成地租,以年租500两白银,至1735年变为年租1000两白银。直至鸦片战争。 17世纪初,荷兰占领台湾。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37年,英国两艘军舰企图占据广州失败。 1683年清廷放宽海禁,准许在广东、福建、浙江和江南四声各设一贸易口岸 1755年,由于英国商人违禁北上天津,乾隆皇帝大怒,命只保留广州一口通商。 欧洲传教

文档评论(0)

550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