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魏司马金龙墓雕塑研究.doc
北魏司马金龙墓雕塑研究
摘 要:以北魏司马金龙墓的雕塑为例,通过对出土雕塑的种类、纹样、雕刻手法、艺术成就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考察分析,结合考古知识和历史学,并参考文献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总结其发展规律和反映出来的文化特点,取其精华,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探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以及利用价值。 关键词:司马金龙墓;雕塑;文化特点;价值;影响 1 司马金龙墓的概述 司马金龙墓是北魏琅琊王司马金龙与其妻姬辰的合葬墓。司马金龙,字荣则,是晋宣帝司马懿之弟,东武城侯司马馗的九世孙。①该墓于1965年在大同市石家寨村发现,虽早年被盗,但仍留下很多宝贵的文化遗存。墓内尚存漆画、石雕柱础、石雕棺床、釉陶俑、釉陶动物等。因墓主人的身份特殊②通过对其文化遗物进行认真考察研究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从石雕的装饰纹样、雕刻内容、手法、种类等方面入手,寻找北魏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和值得学习借鉴的成果。 2 司马金龙墓雕塑的种类 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大量文化遗存,可以概括的分为以下几种: 2.1 俑 司马金龙墓中的俑有:仪仗俑群、镇墓仪卫俑、女乐俑、女侍俑、男侍俑、镇墓武士俑等。(1)司马金龙墓的仪仗俑群。从俑葬的习俗看,沿袭的是西晋的传统,陶俑通常彩绘,多以出行的形式排列,大量出现了少数民族的人物造型,司马金龙墓的骑马铠甲俑采用夸张的手法,表情均有一种勇武奋进的精神面貌。出土的仪仗俑群共十一行,第一行为骑马铠甲俑,有六人,均为褐色或浅褐色釉,依雕塑的造型看,反映出北方气候寒冷、鲜卑人戴帽的习惯。第二行也为骑俑共八人,人物服饰较前排有所不同,帽顶由三条圆弧构成,脑后有垂裙。身着裤褶(上衣),足蹬靴,体态前垂,腹后提臀。第三、四、五、六行皆为步兵,每行十二人,均为立姿,人物五官带有明显的少数民族痕迹。最后两行皆为骑马铠甲俑,每行八人,共十六人。他们的服饰和前九行宽松的服饰风格比较,显得精干、合身。衣着窄腰袖袍,披短甲,此装束便于骑射。(2)司马金龙墓女乐俑。彩釉陶女乐俑,跪俑、立身、身穿“V”领外套长衣、头戴高帽、手臂残损严重,左右两身跪俑姿势不同,其一双臂微微平举,其二则一臂在前,一臂在后,像是拿着什么乐器。女乐俑的面相圆润饱满、曲眉细眼,显得神情悠然,秀外慧中。 (3)彩绘釉陶女侍女。共两身,均无踏板,双手双拱于胸前,束高髻、戴高帽,一身陶色全身朱红,内颈衬衣呈白色;一身外衣呈白色,内颈衬衣呈朱色。(4)釉陶男侍俑。共两身,各立于一圆形踏板上,头戴高帽,衣着过膝长裙,肩宽、束腰、鼓腹,两腿连在一起。其中一身两平臂举起,右手偏高,另一身则右手举起,左臂紧贴于左侧。 2.2 动物雕塑 司马金龙墓中的动物雕塑有猪、羊、牛、鸡、马,骆驼等。它们总体的造型手法概括简练,体积感强,能在简括中见神韵,代表了北魏时期雄浑大气的审美情趣和粗狂豪放的民族崇尚。(1)釉陶猪。造型概括,四条腿被概括成前后两部分,即两条前腿不分,后腿也不分。(2)釉陶羊。处理办法颇似釉陶猪,从雕刻的手法看应该出自同一工匠之手,大概这样的处理原因有二:其一是便于长久保存,免于磕碰的危险:;其二则是艺术家主观的思想意念,体现了中国艺术品中写意特色的不凡风貌。(3)釉陶牛。造型较釉陶猪和羊更生动逼真,体块清晰、健壮,一头牛角处理呈外放型,另一头则呈内收型。静中有动,生气毕然。(4)釉陶狗。造型美观,给人一种静谧的艺术气息。两狗均为下蹲式,蹲于椭圆形踏板上,耳朵下垂,一狗呈张口状,另一狗则口衔一块肉,作品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调。(5)釉陶骆驼。双峰驼造型准确、比例匀称、仰头张嘴、似在高吭,精神风貌高扬。 2.3 器物雕塑 在司马金龙墓中出土的文物有:寿砖、石灯、石砚、账房模型等。 2.4 石雕柱座 司马金龙墓的石雕柱座底座为方形,四周布满忍冬纹。此纹样是北魏雕刻中比较常见的纹饰。在方形底座的四面,还雕有立体伎乐童子,每个伎乐童子都持一种乐器在表演。每个乐妓周围以忍冬纹装饰和连接,相邻两个面的忍冬纹样方向相反,整体呈波浪线连续纹样,雕法工整细腻,手法多样。整个柱座雕刻十分精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5 陵墓雕刻 司马金龙墓的陵墓雕刻,题材不外乎是辟邪的一种。因为帝王陵墓前才有“麒麟”,而贵族官僚墓前多为辟邪。镇墓兽五官夸张、鼻梁挺拔、双目凸出、嘴较大,有充满力量的气势和特有的形式美感。 2.6 石雕棺床(前立板) 我国古代在石棺上施以装饰,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南北朝的石棺仍沿袭汉代。司马金龙墓的石棺承袭了东汉墓室雕刻的手法,即线刻减地的薄肉雕的合用或单用。以单纯的阴线刻画为主,雕刻完美,技法精湛。以上就是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雕塑的概貌,但基本上反映了北魏雕塑的类别、风格、特征等。 3 北魏司马金龙墓雕塑反映出来的社会特点 单通过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文化遗存就想全面而深刻的推断出其时代的文化特点,似乎是不可能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