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槐堂王氏家族迁移与变化
课题名称:三槐堂王氏家族人口迁移与变化
研 究 员: 王 振 行
所在单位:民大附中高一(6)班
一、课题提出背景: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单元关于人口发展过程,变化及其原因内容学习,开展课题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人口发展变化的规律。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首先要以人为本,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学习研究的最终目的。通过课题研究,能让我们更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了解人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三、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1、资料查阅法:通过对各时代《三槐堂王氏家谱》的查阅考证,了解三槐堂王氏中一分支人口迁移与变化;
2、调查访问法:对魏王氏家族中老人调查访问,了解魏王氏家族人口现状及其人才案例。
3、分析归纳法:通过对获取的信息,整理分析归纳,推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四、课题研究步骤
1、读课本学习人口研究知识;
2、制定家族成员调查研究计划,准备课题研究材料;
3、开展资料查阅、调查访问、信息归纳整理;
五、课题成果(一份调查研究报告)
《三槐堂王氏家族人口迁移与变化》
三槐堂王氏祖源于黄土高原太原王族,居金斗之乡(山西省祁县),是周灵王太子晋的子孙,北宋晋国公王佑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引自苏轼《三槐堂铭》),故形成三槐王氏一支。
宋代因战乱南迁至江浙,南宋扩张,开发边疆而西迁至安徽、江西、湖南贵州,人口死亡率因战争而出现多次低谷,但总趋势不断增加,家族不断发展。附王绍凡作《三槐世第》纪念诗:“三宗启后万载歌,槐树长荣壮山河。世代书香龙凤舞,第甲天下海杨波。”
三槐堂王氏家族人口迁移路线图
(二)三槐堂王氏家族人口迁移原因
首次大迁移发生在北宋末年,北方战争不断,北宋政府南逃建立南宋政权,三槐堂王氏家族随军南下江浙。南宋偏安一隅,向西向南扩张,开疆辟土。三槐堂王氏家族参与政权管理,建设戌边而迁移到广东、福建、安徽、江西、湖南、贵州等地。隆里所魏王氏一支即是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自江南宁国府勾嗣巷,王忠公以佐领征蛮,留镇湖广五开卫之井浮城,复于永乐二年(1404年),拔归龙标邑之隆里所(黎平县)守土御苗,由江西迁移至贵州隆里驻军,开辟隆里所军屯(古城)。
康熙三十八年(年),苗民起义,隆里城付之一炬。隆里所魏王氏迁移至朗洞、格东、岑纪、腊亮、寨蒿、九崴等地,人口由盛至衰。
(三)隆里所魏王氏家族人口变化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 1代:2人;2代:6人;3代:4人;4代:8人;
5代:12人;6代:10人;7代:12人;8代:14人;9代:32人;10代:40人;
11代:52人;12代:78人;13代:124人;14代:142人;15代:126人;
16代:158人;17代:188人;18代:274人;19代:430人;20代:320人;
21代:72人(统计2004年止,共计619年)。
人口增长从过去的“高高低”模式,到现代的“三低”模式,人口增长趋于缓慢,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寿命不断增高,出现四代、五代同堂,人口数量增长较大。
(四)三槐王氏和谐家族文化
1、古代人才基础:“王”乃皇帝赐姓,意为“天地人,王居其中”,自古为辅佐帝王之人臣。记载中有90多位宰相,30多位皇后,入仕者数不胜数。王氏家族总是与统治阶级共兴衰。为此,爱好和平,构建和谐社会是三槐王氏家族的历史使命。
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官降开封知府,遂手植三槐于庭言志:“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来其子王旦官至宰相。此后即改宗族祠堂为“三槐堂”。 世人称赞:“王氏有德,后裔必昌”,
苏轼〈三槐堂铭〉曰:“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2、隆里所魏王氏人才状况:一世祖王忠(武信郎)以佐领征蛮,留镇湖广五开卫(黎平府)之井浮城(隆里所)。复于永乐二年(1404年)拔归龙标邑之隆里所守土御苗,兴家置产,纯良世守,忠厚传家。
二祖有刚,仅游国学,三至四祖,忠厚传流,纯良世守。至五世祖崇义公,积累既久,厥后繁昌。当时学校已办,六祖朝忠公为皇明待登仕郎;七祖述辛(五品孝廉),述文树职缪庠(生员),述尧、建积实驰名艺。八世显祖万化公(九品孝廉),满想乘风破浪,光前裕后,谁知明运已终,尽兵灾。大清平定,宇宙太平。九世文谟公中进士,宪谟、大谟、圣谟为例贡生(修职郎),继谟为庠生;十世祖仪侣、仪仕、仪伸、仪仰中庠生员,仪俨、王仪(国学)入皇宫,仪伟公(举人)为贵阳府贵定教谕,仪僖中进士(儒林郎);11世祖有涵中生员,有刚中国学,有愿恩赐九品,有默中进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