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六国论》学习要点教案
《六国论》学习要点
一.学习要点
1.作者及历史背景
苏洵(1009-1066),北宋文学家,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号老泉(其家有老人泉,梅尧臣曾为之作诗,故自号)。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教二子读书。嘉祐间(1056)携二子轼、辙至京师(轼、辙于嘉祐二年(1057)三月仁宗殿试,同科进士及第。轼22岁,辙19岁),翰林学士欧阳修得苏洵文二十篇,荐于宰相韩琦,授秘书省校书郎。苏洵为文语言明畅,笔力雄健。与其子轼、辙合称三苏,俱为列入唐宋八大家。其著作有《嘉祐集》。本文选自《权书》(共政论与史论十篇,此为其八)。
战国时,秦于商鞅变法后日强,而六国由于因循守旧,政治混乱而相对衰落,在秦的军事和外交攻势下,只能纷纷割地求和终至灭亡。
宋朝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梁、唐、晋、汉、周)军人乱政,采用中央专制集权政策,军权、财权、人权都归中央,将帅无自主之权,这样虽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也造成了军事上衰颓。辽(契丹(古族名,古国名)东胡人所建国家,今辽河上游一带)、西夏(党项羌(羌,古族)所建之大夏,今宁、陕、甘西北部)侵扰,宋军败多胜少,政治外交于是更软弱,澶(chán)渊之盟(澶渊,古地名,今河南濮阳县西北)岁输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后辽向宋索地(索晋阳(今太原)、瓦桥(河北雄县)以南十县地),无奈宋又加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西夏王李元昊上书请和,宋答应每年给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
苏洵此文正是借论六国赂秦招致灭亡这一点(古人论史事不一定很全面,主要在于立论有据,言之成理。六国灭亡在于赂秦,此不免片面),批评宋朝贿赂辽、西夏以求苟安的不当,主张任用谋臣奇才而奋起抵御外侮。此文文笔纵横恣肆、简劲切洽,是议论文之典范。 二、课文内容简讲
1、课文共5段,可根据论证过程分为三部分。
(1)第一部分(1段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并把它化为两个分论点:一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二是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写法:开宗明义,正见胸有成竹;要点已定,可作论述依据。应该学习这种写法。
(2)第二部分(2-3段,本论)论证中心论点,从论证两个分论点来论述。
第2段:论述割地赂秦之害:割地赂秦使秦获地比战攻更多,而欲望永不满足,诸侯因割地赂秦而弱,至于破灭。--论证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论证方法:例证法(小则获邑,大则得城,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引证法(以地事秦……火不灭)。
第3段:论述六国不合力抗秦导致破灭:韩、魏、楚割地赂秦,齐附于秦,燕赵孤危战败而亡。--论证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论证方法:例证法(齐附于秦、燕赵用兵后亡),对比法(附于秦之非--用兵之效)
(3)第三部分(4-5段,结论)申明结论,点出主旨: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第4段:并力抗秦可抗秦,为秦人积威所劫而趋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第5段: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更不应当--讽喻宋不要重蹈六国破灭之覆辙。
2.文章主旨和写作特点
(1)主旨
文章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赂秦,贿赂敌国就增强了敌人的力量,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必然招致灭亡。以此讽喻宋朝以六国为鉴,不为辽、西夏积威之所劫,应奋起抵御外侮。
(2)特点
①论证透彻,结构严谨 ┏ 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结构:分别论述分论点:引论--本论--结论。
②语言运用特色,气势雄健。有对偶句,排比句,有引用、设问、比喻等
- 3 -
用心 爱心 专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pdf VIP
-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四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分班(奖学金)模拟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测试卷(有答案).docx VIP
- 钢拱架施工方案.docx VIP
- 2025年上海市春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不忘初心主题教育会议议程三篇.docx VIP
- 上海市建筑物清洁保养验收规范精选.doc VIP
- 燃气管道破裂桌面演练方案.doc VIP
- 广西宾阳马王风电项目三期工程风机吊装施工专项方案(专家评审后修订).docx VIP
- 仪表工程师题库(2011225).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