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失街亭》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docVIP

高中语文《失街亭》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失街亭》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

7.失街亭 罗贯中 教学重点 1、 了解小说《三国演义》及作者罗贯中。 2、 学习本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 学习本文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性格. 4、 了解诸葛亮深谋远略、赏罚分明、严于自责的优良作风和马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死守教条的错误。 教学方法 讨论法 学法指导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题解及作者介绍 先给大家讲一段罗贯中佚事。有乞丐相约到罗家乞讨,因为沉迷在写作中的罗贯中会让乞丐自己动手舀米。从这个故事可见罗贯中在创作时贯注了全副精力。 《三国演义》不仅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 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又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他的丰富生活经验,写成了这部影响深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关于罗贯中的生平资料现存的很少。贾仲名《录鬼簿续编》说:“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根据贾仲名的记载推测,罗贯中的生卒年大约在1310~1385年之间,明王圻《稗史汇编》说罗贯中是“有志图王者”。清徐谓仁、徐柄所绘《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说他曾与元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张士诚有关系。根据这些材料片断和他作品中对明君贤相的推崇、以及所反映出来的丰富斗争经验,可以推想,罗贯中是封建社会里一个有抱负、有理想,并有一定斗争经验、军事政治头脑的人物。罗氏的创作才能也是多方面的,他写过戏曲和乐府隐语,现存的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但主要成就还是在小说方面。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小说,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而且他还是《水浒传》的编写者之一。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的最早刊本是嘉靖本,全书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它集中并充实了宋元时期讲史话本和戏曲中的精彩部分,把《三国志平话》的故事作了全部改写,删去了像司马仲相断狱,孙秀才发现天书和刘关张太行山落草等荒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史实,扩充了篇幅,从而成为一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长篇巨著。 二、分析课文 《三国演义》善于描写战争,街亭战役可以说是《三国》中被精心描述的一场战争。这次战役是以蜀汉和诸葛亮的失败而告终,但是通过战争精心刻画诸葛亮、马谡、司马懿等人物形象。尤其是其中的三嘱三笑三探三哭更能凸现人物的性格。 诸葛亮“三嘱” 说利害: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军皆休矣。 说对手: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恐汝不能敌之。 审时度势、知己知彼、用兵谨慎 说兵法:下寨必当要道之处。戒之!戒之! 马谡“三笑” 小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魏兵如何敢来! 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 纸上谈兵、狂妄自大、麻痹轻敌 大笑曰:彼若有命,不来围山。 司马懿“三探” 令次子去探前路……若有兵守御,即按兵不动。 引百余骑亲自来看。 知己知彼、善断敌情、富有才能 当夜调度…… 诸葛亮“三哭” 孔明挥泪曰:吾与汝义同兄弟…… 孔明流涕而答曰: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 孔明大哭不已:……。吾想……! 三、结构图解 (一)情节的开端 再叮咛孔明遣将 1-2 立誓言马谡领命 (二)情节的发展 套兵书屯军山顶 3 拒谏言留下隐患 (三)情节的高潮 探虚实司马布阵 4-6 被围困街亭尽失 (四)情节的结局 想补救为时已晚 7 回汉中前功尽弃 (五)情节的尾声 明军纪泪斩马谡 8-9 思先帝孔明责己 四、人物分析 思考: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作者又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 1. 衬托手法: ① 以司马懿的态度反衬――懿叹曰:“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② 以王平的正确建议来衬托:“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 2. 直接描写: ① 知人善任,小心谨慎:马谡熟读兵法,派他守街亭;王平做事谨慎,派王平协助马谡。 ② 知彼知己,机智多谋:料到司马懿必取街亭,早作防备;查看布兵图样,知马谡无知;街亭失守,稳妥撤兵汉中。 ③ 勇于自责:街亭失守后说:“大事去矣,此吾之过也!” ④ 有情有义,赏罚分明,不徇私情:自己喜欢马谡,尽管马谡自缚来见,还是挥泪斩马谡,但答应替他抚养子女。 ⑤ 如何理解诸葛亮的三“哭”? “挥泪”显示其对人才的爱惜;“流涕”是因为内心矛盾,既爱惜马谡,又不得不处治马谡;“大哭不已”是为有负先帝重托,未听先帝遗嘱。 五、总结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塑造得比较成功的人物艺术形象之一。作者把这个人物作为理想中的“贤相”而加以尽情

文档评论(0)

bh100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