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三诏( 下).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兴三诏( 下).doc

汉兴三诏( 下)   诏书第一个特点就是重视人才,选拔人才。汉武帝把发现、选拔人才提高到实施治国理政的高度,亲自掌控。他说:“朕嘉贤者,乐知其人;广宣厥道,士有特招。”他在位的五十四年间,始终独揽此权,在即位的元年,即要求群臣“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贤良方正之士有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主张。他们的经济思想即是重农抑商的思想。元封五年,汉武帝在位已34 年,在朝的文武大臣在知识、才能结构上已明显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朝中不能只有武将卫青、霍去病,文臣不能只有赵、绾、司马相如、公孙弘、汲黯。常年的对外战争,多项国家工程,已使国库空虚,通货膨胀,财税已到寅吃卯粮、山穷水尽的地步,而朝廷的旧官们却找不出新型执政方针来应对危急。此时,汉武帝急需新型创新的人才,建功立业。他说的“非常之人”就包括了杰出的经济人才,他说的“非常之功”就包括了挽救朝廷的经济危机之功。汉武帝又发一“求贤诏”,是形势之必然,也是他敏锐的政治眼光所赐。其晚年又精心挑选霍光、金日?、上官桀、桑弘羊共同辅佐皇太子弗陵顺利嗣位,避免了宫廷再次刀光剑影的内乱。   诏书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人才标准的改变。汉武帝之前,变黄老刑名之学是西汉的治国之道。他爷爷汉文帝在即位二年也要求群臣“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汉文帝指的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者,是指以黄老刑名为其意识形态的人;汉武帝指的则是除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以外的贤良方正。这是他“独崇儒术”计划的开始。这是汉武帝突破朝廷人才标准的第一次改变。其实他并未放弃法家的核心思想,只是外儒内法,王霸杂用而已。这一时期他起用的战将、酷吏很难用贤良方正的标准去衡量。元封五年此诏又突破了外儒规则的束缚,竟然坚决任用了与贤良方正意识形态完全对立的重商奇才,异类人士,他们懂经济核算,熟会计,“言利事析秋毫”,大受朝野非议。这是第二次突破人才标准。汉武帝总结了三十多年的执政经验,他认为,那些“负俗之累”,“?弛之士”只要能为人所不能,建功立业者,均可升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诏书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建立知行合一的人才选用制度。所谓知行合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有理论,但不尚空谈,不坐而论道。汉武帝的人才观念非常宽泛,在易风移俗,选拔能臣的公务中,他深信:“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这一观念,使他选用官员没有局限在贵族功臣子弟的范围内,他的目光也投向民间庶民。   兴举孝廉、茂才(也称秀才)的制度是汉武帝创立的。此制度希望把统治阶级内外的优秀人才都能发现,择优录用。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 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六年以后,望其“庶几成风”,但令人失望,“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汉武帝最后定下制度:“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至元封五年颁布求贤诏时,又加上选拔茂才(秀才)和异等人才的科目,并从诸侯国扩至全国郡县。形成了察举孝廉、秀才、异等人才的后备官员使用制度,扩大了统治阶级的执政基础。何谓“异等”?可以公开讲的就是在贤良方正、孝廉、秀才之外的工商业者。因为汉朝立国以来,就是贱商、重农的国策,他们是体制以外的人,如今也能登堂入室,位列三公九卿之位了。   后来的史学家评论汉武帝用人制度为“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汉武帝一代文臣武将、廉吏儒师、域外探险家,经济学家确如耀眼群星。他们固然都是骏马,甚至是泛驾之马,但对封建帝王来讲,他们都在帝王奖罚荣辱、生死予夺的操控之中,亦即“御之而已”。   汉武帝朝中的杰出人才很多,本文最后想谈谈汉朝当时的工商业发展和著名的经济大臣桑弘羊。   第一,西汉有极其发达的工商业。   中国从战国时期的封建领主经济制度已过渡到封建地主经济制度,到西汉年,地主经济制度已占据统治地位,不但农业,而且工商业也处在蓬勃的发展时期。为何工商业也能处在蓬勃的发展时期呢?首先,原来各诸侯国的封建领主把持的山野川泽施禁开放了,各种矿产,山林、盐铁、水产资源可由百姓开发利用了。因此私人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的机会。其次,由于汉初执行了休养生息的国策,农民的赋税从秦时农作物收获量的十分之一,变为十五税一,一些年份又降为三十税一,农民的生活得到了不少改善,一些农业劳力可以从农业中分化出来,因此壮大了工商业者的队伍。第三,汉时就有这种舆论:各种生产部门比较“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商不如金融高利贷。汉朝高利贷的利息据司马迁计算为20%。平叛吴楚之乱,无盐氏给部分将士放高利贷200%。农受气候、环境影响大,谷贱伤农,谷贵亦伤农。工商生产周期相对较短,资金流动相对较快。这三方面的原因有重大的积极作用,同时又因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而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土地兼并和大工商业者商业资本的出现。   第二,桑弘羊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