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探针显微镜-刘东.ppt

  1.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扫描探针显微镜-刘东

扫描探针显微镜 SPM的特点 原子级高分辨率 ; 实空间中表面的三维图像 ; 观察单个原子层的局部表面结构 ; 可在真空、大气、常温等不同环境下工作; 可以得到有关表面结构的信息,例如表面不同层次的态密度、表面电子阱、电荷密度波、表面势垒的变化和能隙结构等 。 SPM分类 扫描隧道显微镜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 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1982年,Gerd Binning及其合作者在IBM公司苏黎世实验室共同研制成功了第一台 ,因此获得1986 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 STM是通过检测隧道电流来反映样品表面形貌和结构的。 美国商用机器公司利用STM直接操作原子,成功地在Ni上,按自己的意志安排原子合成IBM 字样。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理结构 极细探针与研究物质作为两个探极。 对于经典物理学来说,当一个粒子的动能E低于前方势垒的高度V0时,它不可能越过此势垒,即透射系数等于零; 而按量子力学的计算,在一般情况下,其透射系数不等于零,也就是说,粒子可以穿过比它能量更高的势垒,这种现象称为隧道效应。 穿过的概率和距离有关,距离越近,穿过的几率越大。当两个电极相距在几个原子大小的范围时,电子能从一极到达另一极,几率和两极的间距成指数反比关系。 (2)隧道电流 扫描隧道显微镜是将原子线度的探针和样品表面作为两个电极,当样品和针尖的距离非常接近时(通常小于1nm),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会穿过两电极之间的势垒流向另一电极,从而形成隧道电流。因此,STM图像是样品表面原子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的综合效应的结果。 由上式可知,隧道电流I对针尖和样品之间的距离S有着指数的依赖关系,距离S每减小0.1nm,隧道电流就增加一个数量级。 如果利用电子反馈线路控制隧道电流恒定不变,当针尖在样品表面扫描时,探针就会随样品表面高度的变化而上下波动,将这种高度的变化记录下来就得到样品的表面形貌,这就是STM的工作原理。 STM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扫描模式 恒电流模式:适用于观察表面形貌起伏较大的样品。 恒高度模式:扫描速度快,减少噪音等,不能用于观察表面起伏大于1nm 的样品。 隧道针尖 STM技术中的主要问题。针尖尺寸、形状及化学同一性不仅影响分辨率还关系电子结构测量。 钨针尖的制备:电化学腐蚀方法 铂铱合金针尖的制备:1)两步电化学腐蚀法;2)机械成形法;3)剪切法 压电陶瓷步进马达扫描控制器 压电现象:某种晶体机械力—形变——电场——x,y,z扫描控制器件。 压电陶瓷材料:极化处理 振动隔绝系统 工作针尖与样品间距小于1nm,隧道电流与间距成指数关系。 恒流模式中,表面起伏通常为0.01nm,振动引起小于0.001nm。 STM减震系统设计主要考虑低频:1-100HZ 防振:1.提高仪器的固有振动频率。 2.使用振动阻尼系统。 实验操作与进行: 一.针尖的制作: 二.针尖的安装: 三.实验设置:扫描模式、扫描范围、隧道电流、偏置电压、反馈电压、放大、增益。 四.逼近隧道区(隧道电流) 五.扫描:观察图象、调整电流、偏压等。 STM应用 金属和半导体表面的STM研究: 研究表面上发生的物理与化学过程。 物理现象:晶体生长过程、表面物质沉积过程。 表面化学反应。 Fe原子在Cu基板上原子像 原子 / 分子 搬运 STM的局限性与发展 1.在恒电流模式下,样品表面微粒之间的沟槽不能够准确探测。恒高模式下,需采用非常尖锐的探针。 2.样品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导电性。 STM基础上发展的各种新型显微镜 原子力显微镜(AFM)、激光力显微镜(LFM)、摩擦力显微镜、磁力显微镜(MFM)、静电力显微镜、扫描热显微镜、弹道电子发射显微镜(BEEM)、扫描隧道电位仪(STP)、扫描离子电导显微镜(SICM)、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NOM)和扫描超声显微镜等。 探索物质表面或界面的特性,如表面不同部位的磁场、静电场、热量损失、离子流量、表面摩擦力以及在扩大可测量样品的范围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原子力显微镜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原子力显微镜AFM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1986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宾尼等人发明。 不仅可观察导体和半导体表面形貌,且可观察非导体表面形貌,弥补STM只能观察导体和半导体不足。 许多实用的材料或感光的样品不导电,AFM出现引起科学界普遍重视。 第一台AFM的横向分辨率仅为30 ?,而1987年斯坦福大学Quate等报道他们的AFM达到原子级分

文档评论(0)

550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