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3蛔虫
似 蚓 蛔 线 虫p396 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aeus,1758 简介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实验诊断 流行与防治 练习题 简 介 似蚓蛔线虫俗称蛔虫,为寄生人体的肠道线虫中体形最大者,其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引起蛔虫病(Ascariasis)。 ??? 蛔虫 .蛔虫简介(视频) 一、形 态( Morphology ) 1. 成虫( Adult ) 1.1大体形态—了解 1.2 形态要点—掌握 2. 虫卵( Egg ) 2.1 受精蛔虫卵( fertilized eggs ) 2.2 未受精蛔虫卵( unfertilized eggs ) 2.3 两种蛔虫卵比较—掌握 1.1 成虫大体形态(Adult of Ascaris lumbricoides) 呈长圆柱形,形似蚯蚓。 活虫呈粉红色或微黄色,死后灰白色。 体表可见细横纹及两条明显的侧线。 1.2 成虫形态要点 (1)头端有三个呈品字型排列的唇瓣,中 间围成三角形的口孔(图片 )。 (2)雌雄异体异形: A、 雌虫大于雄虫。雌虫长20~35cm,雄虫长15~31cm。 B、雌虫尾直,雄虫尾部向腹面弯曲,并有一对交和刺(图片)。 成虫的唇瓣( The lips of Ascaris lumbricoides ) 雄蛔虫交合刺 2. 蛔虫卵 有受精和未受精虫卵两种。 两种蛔虫卵比较 受精蛔虫卵( fertilized eggs ) Fertilized Ascaris Egg 未受精蛔虫卵( unfertilized eggs ) 二、生活史 生活史示意图 生活史箭头图 生活史要点 生活史要点 生活史要点 三、 致 病( Pathogenesis )? 主要致病作用 1、幼虫致病—肺蛔虫症 2、成虫致病: (1)腹痛:脐周间歇性隐痛、并以空腹时明显。 (2)消化和营养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3)变态反应: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和结膜炎等。 (4)并发症:最严重。 1. 幼虫致病—肺蛔虫症 1.1 致病机理:幼虫在体内存在血肺移行,并在肺内有穿肺泡及停留和蜕皮现象。 1.2 临床表现: 1)临床症状:病人可有肺部炎症的表现,如发热、咳嗽、哮喘、血痰等; 2)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多; 3)X线可见浸润性病变;病灶常有游走现象,并多在1-2周内自行消失。 幼虫也可引起肝脏的炎症及可侵入甲状腺、脾、脑、肾等器官从而导致异位损害。 并发症 1) 机理:由于蛔虫有钻孔习性。 2) 诱因:发热、不当驱虫、刺激性食物。 3) 表现:最常见的为胆道蛔虫症、其次可引起肠梗阻、胰腺炎、阑尾炎或蛔虫性肉芽肿等。 人体解剖图 胆道蛔虫症 蛔虫性肠梗阻? 四、实 验 诊 断( Diagnosis ) 1.粪便中检查虫卵: 1)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2)饱和盐水漂浮法和沉淀法:提高检出率,但操作繁琐。 2.试验性驱虫:驱虫后根据成虫形态特征进行鉴别。 直接涂片法操作示意图 饱和盐水漂浮法 水洗沉淀法 五、流行与防治 1、分布:了解 2、流行三环节:熟悉 3、流行广泛原因:掌握 4、防治原则:熟悉 1. 分布情况 农村多于城市。 儿童多于成人。 感染率:目前,我国农村多数地区感染率有明显下降,平均感染率为12.72%。但仍居土源性线虫之首。92年普查结果河北省为30%左右。 2. 流行三环节 (1)粪便中排出受精蛔虫卵的人是蛔虫病的传染源。 (2)粪-口途径传播。 (3)人群广泛易感,但主要为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菜农、果农。 3. 流行广泛的原因 生活史简单; 产卵量高; 虫卵抵抗力强, 粪便管理不当; 不良卫生生活习惯。 4、防 治 原 则(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 查治病人和带虫者 加强粪便管理 个人防护方面应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不饮生水。 药物驱虫? 主要药物有丙硫咪唑、驱蛔灵和甲苯咪唑、左旋咪唑等。驱虫宜在感染高峰后的秋、冬季节进行,而且最好每隔3-4个月驱虫一次,以防再次感染。 一、最佳选择题 1.对于已确诊为蛔虫病的患者应彻底治疗,否则除哪一项外,都有可能发生( ) A胆道蛔虫病 B蛔虫性哮喘 C蛔虫性阑尾炎 D蛔虫性肠梗阻 2.蛔虫病最常用的实验诊断方法为( ) A 粪便直接涂片法 B粪便自然沉淀法 C粪便饱和盐水浮聚法 D肛门拭子法 3.卵壳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