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形(二)教师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鉴赏古代诗歌形(二)教师版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二)教师版 编写人: 审核人: 日期: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2、形象的分类 3、如何鉴赏形象 【学习重点】 1、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掌握鉴赏形象的方法。 一、鉴赏古代诗歌的事物形象(物象) (一)物象概念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拟人、象征)。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自己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使用的都是托物言志手法。 (二)、【课堂示例1】 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课堂示例2】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天津卷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答:?????????????????????????????????????????????????????????????????????????????????????? ??????????????????????????????????????????????????????? 答案:描绘了一副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高洁的野菊。 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物与人一体),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四)、方法点拨: ?? 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1)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2)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 (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2、(11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

文档评论(0)

qi19208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