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9教归去来兮辞.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9教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 师:古人说“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时读书人的人生理想,但却也有人选择了另外的道路,比如就有这么一位,放着县官不做,辞官归田,过起了躬身自耕、饮酒赏菊的隐居生活,大家说,他是谁? 生:陶渊明。 师:对,陶渊明。对他,我们应该了解不少了,初中时候,我们学习过他的两篇文章,一篇是散文《桃花源记》,一篇是他的自传《五柳先生传》,我们就不多加介绍了。但是,我想大家肯定都会有一个疑问:陶渊明为什么会辞官归田呢?今天,让我们从他的辞赋《归去来兮辞》中寻找答案。(板书课题和作者) 师:标题五个字,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我想请同学来为大家解释一下这个题目。 生:“辞”是一种文体,“兮”是一个虚词,在“辞”这种文体中大量应用,没有实际意义,“来”是一个助词,也没有实际意义,所以,“归去来兮辞”五个字,就是“归去吧”的意思。 师:他说得非常好,看来是经过了充分预习的,请大家在课本上标记出来。“辞”这种文体是屈原根据楚地民歌整理创造出来的,所以又叫“楚辞”,《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又有人称“辞”为“骚体诗”,“兮”实际是楚地方言中的一个叹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但“归去来”这三个字,除了课文注释中的解释之外,学术界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种认为“归去来”是“归去,归来”的并列形式,相对官场而言,作者是“归去”,相对田园而言,他是“归来”;还有一种认为,“去来”实际上是偏义复词,意思重在“去”,正如我向大家介绍我的弟弟时说“他是我兄弟”,实际是说“他是我弟弟”,课本的解释实际是同意第二种观点。 (点评:由导入到释题,可看作课堂的开端,这一段落中,以教师介绍为主,鉴于学生已读过陶渊明的几篇文章,教师舍弃了作者简介,提出“陶渊明为什么会辞官归田?”的疑问,引出课文,这一疑问实际也是解读本文的密码所在。释题中,重点解释了“归去来”的两种不同观点的介绍,跳出课本注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解释“偏义复词”这个文言知识时,没有用专业术语进行解释,而是通过常见的例子,帮助高一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师:(出示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楚辞中的经典名言,大家都很熟悉了,请大家舒缓、抒情地读一读这句话,领会课文的朗诵技巧。 生: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师:可见,“辞”类文体的颂读,停顿分外重要,既要注意停顿的地方,又要注意停顿的时间,才能读出辞赋的抒情味道。下面,我为大家范读课文,大家认真听,同时在课文中标注停顿的地方与时长,大家可以用斜线标停顿,用双斜线标记较长的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标注) 生:体会并颂读课文。 指名读,师生点评。 生:“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一句中,他读作“既自—以心——为形役”,我认为应该读作“既—自以心——为—形役”,“既”是“已经”的意思,“自”是“自已”,不能放在一起读。 师: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生:他读的停顿上问题倒是不大,但就是没有老师读的那种味道,是什么原因呢? 师:那是哪些地方走味了呢? 生(七嘴八舌):归去来兮,田园将芜故不归? 奚惆怅而独悲? 复驾言兮焉求?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乐夫天命复奚疑? 师:大家认为这些句子为何读走味了呢? 生:语气没读出来。 师:对,反问句、疑问句、感叹句必须读出语气,大家自己在下边体会一下这些句子的语气。(学生体会) 下面,我们一齐有感情地颂读课文,读出大家所说的味道。 (师生齐读) (点评:到此可看作这节课的发展阶段,这一段落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停顿入手,颂读课文。很明显,反问句、疑问句、感叹句的语气问题是朗读的基本功,原本没有纳入教师考虑之内,但学生提出来了,教师适当点拔,处理很好。 这一段落充分体现了读,有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指名读,个别句子的品读,课文齐读等多种形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读来熟悉课文,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特别是教师范读这一环节,教师撇开书本,声情并茂的背诵,展示了过硬的语文功底,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师:作者念念不忘要归去,以至于县官也不做了,他归去之后到底过的是什么样的一种生活呢?这个问题,应该从哪几段中寻找答案? 生:二、三段。 师:那就请大家来研读一下二、三两段。左边两组同学齐读第二段,右边同学划出写他归去之后生活的句子;然后右边同学齐读第三段,左边同学划出相关句子。 (齐读,标记) 大家找出来的肯定很多,现在,请前后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各小组确定一处进行鉴赏,务必分析得深入一些。小组代表发言时,其他小组可以质疑、补充,左右两部分的同学也可以相互质疑、补充。 (学生讨

文档评论(0)

uc007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