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知识线索之明清(鸦片战争前)史.doc

中国历史知识线索之明清(鸦片战争前)史.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历史知识线索之明清(鸦片战争前)史

中国历史知识线索 明清(鸦片战争前)史(1368——1840年) 明清(鸦片战争前)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欧洲主要国家完成了从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到实现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飞跃。而明清的封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盛极而衰,经济政治高度发达的背后隐藏了巨大的危机。 明史(1368——1644年)、南明(1644——1661年,永历帝朱由榔十五年) ★一、明初强化专制集权的治国策略(主要是太祖和成祖) 1、中央,朱元璋1368年废丞相制度,皇帝亲掌六部。设立内阁,以备皇帝顾问; 2、地方上,朱元璋废行中书省,划分全国为13个承宣布政使,左 行政 右布政使掌一省行政。另设按察使司掌监察,都指挥使司掌军事; 3、建立健全司法检察机构。设都察院、大理寺,和刑部合称“三法司”;1377年设通政司,以便皇帝了解下情; 4、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1382年朱元璋设锦衣卫,1420年成祖朱棣设东厂; 1、分割大都督府为五军都护府,加强对军权的掌控; 政治 军事 2、建立卫所制度,加强军事统治。明成祖迁都北京后设“五军”、“三千”、“神机”三大营; 法制 颁定《大明律》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大诰》; 科教 国子监,选拔官吏;实行八股取士,选拔官吏; 基层 1370年颁行户帖制度;1371年建立粮长制度;1381年建立里甲制 度;1381年在户帖制度基础上建立黄册制度,加强对基层的控制; 吏治 严惩贪官污吏; 豪贵 镇压反对势力,树立君主权威;限制和打击豪强大族; 迁都 成祖朱棣靖难之役夺得皇位后,营建北京城,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成祖正式建立内阁制度; 1、鼓励垦荒屯田。明代屯田分为军屯、民屯、商屯三种; 2、赋役制度。整理检括户口,保证赋税的足额征收;沿袭两税法;役法按人 经济 户、丁口和产业状况编派; 3、工商业方面实行“轮班”制度的同时加强对商业活动的控制; 4、兴修水利,种植和推广经济作物; 二、明代中期的社会矛盾和社会改革【社会改革是重点】 1、政治腐败。有宦官专权,英宗时的王振、宪宗时的汪直、武宗时的刘瑾;官员贪污腐化; 2、边防残破。北方游牧民族入侵,英宗时发生的土木之变,世宗时的庚 A、社会矛盾 戌之变; 3、土地兼并严重,大批农民失业; 4、农民起义。叶宗留、邓茂七起义、刘通、李原起义、刘六、六七起义; ★★B、社会改革——张居正改革 1、背景:明代中叶,封建统治危机日益严重。 a、整顿吏治。张居正推行“考成法”,加大对官员的考核力度; b、整饬边防。按照“内修守备,外示羁縻”的原则,起用谭纶、 2、措施 王崇古、戚继光、李成梁等著名将领。和蒙古改善关系; 张居正改革 c、兴修水利。起用潘季驯治河; d、清丈土地。抑制地主逃税,改变赋税不均情况; e、★推行一条鞭法; 3、影响:张居正改革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地主阶级进行的一次改良自救运动。 通过改革,清丈土地和改革赋役制度,明朝财政收支有所好转,边防 整饬,巩固了明朝统治。 ↓ ★一条鞭法 实行背景:明中叶以后社会经济状况发生变化,土地兼并严重,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旧的赋役制度不适合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条鞭法应运而生。 主要内容: 1、田赋和力役都折银征收; 2、把力役部分摊入田赋征收; 3、归并和简化征收项目,统一收派; 4、赋役的征收解运由过去的民收民解改为官收官解; 三、明后期的社会危机和东林党人挽救统治危机的尝试 1、土地兼并恶性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